台战机模拟制敌空袭
近年来,通过“联翔操演”等演习形式,台空军频繁组织战机模拟制敌空袭,其训练机制和战术设计展现了一系列显著特点。
一、演习机制与时间安排的独特性
台空军常在清晨的“黄金时间”即5时至8时进行“联翔操演”,这一时间段的演练多以无预警方式启动,全台战机紧急升空,模拟应对突发空袭。这种常态化无预警演练体现了台空军的高度警觉和快速反应能力。例如,在某次演习中,F-16战机直接飞越台北外围区域,测试防空反应速度,展示了其应对突发情况的决心和能力。演习范围广泛,覆盖全岛及澎湖、金门等外岛驻军,形成了全岛联动和多军种协同的作战态势。
二、战术设计与假想敌模拟的实战性
在战术设计方面,台空军常以F-16、IDF“经国号”战机扮演解放军空袭编队,模拟战时可能攻击的航线。这种假想敌设定使台空军能够更贴近实战环境进行训练。而且,演习中还动用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与黑鹰直升机,模仿解放军机降夺岛战术,增加了演习的实战化程度和难度。台空军还进行实战化测试场景模拟,包括对外海巡防舰实施空袭、防空导弹阵地反应测试等科目,展示了其全面的战术设计和应对能力。
这种演习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质疑。战机的清晨起飞产生的巨大噪音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抱怨。部分民众误判为解放军真实施压,这也暴露了民众对于此类演习的理解和认知存在一定误区。岛内舆论对此类演练的实战有效性存在质疑,认为其在解放军体系化打击下难以有效升空,更有讽刺声音出现。
尽管台空军通过此类演练试图强化所谓的“应急能力”,但其战略威慑效果和实战价值仍然受到广泛质疑。无论如何,这些演习都展示了台空军的高度警觉、积极备战的状态,以及他们为应对潜在冲突所做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