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令五申的历史典故源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春秋故事
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带着他的杰作《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闾。吴王阅读后大为赞赏,希望孙武能亲自操练军队来验证其兵法。孙武不仅答应了这个请求,甚至提议用宫女来模拟实练。吴王听后觉得有趣,便答应了。于是,一百八十名美丽的宫女被召集起来,成为孙武的实验对象。
孙武将这队宫女分为两队,以吴王的两位宠爱的宫姬为队长,并为她们配备了长戟。在她们站好队形后,孙武详细讲解了军队布阵的法则,并多次强调纪律和规则。当鼓声响起时,这些宫女并未按照指令行动,反而嬉笑打闹,似乎把这当做一场游戏。孙武明白这是因为他解释不够清晰,于是他再次耐心地解释了规则。当第二次鼓声响起时,宫女们依然忍不住大笑。孙武坚定地表示既然已经明确告知规则但仍不遵守,那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责任了。他坚决下令斩首两位队长。吴王听到孙武要斩他的爱妃时十分震惊,派人向孙武求情。但孙武坚守军人的职责和纪律,坚持执行命令。新的队长被选出后,再次训练时,众宫女人人严肃认真,再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吴王见证了孙武的威严和才干后,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一历史典故后来演化为成语“三令五申”。起初用来形容古代军队中行军布阵的严谨法则,如今则用来比喻对于重要事务的再三强调和不断告诫。这个典故不仅展现了孙武的军事智慧与严格纪律,也彰显了坚持原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