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报道,记者贺勇——在6月23日,北京首座气膜版“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在大兴区正式启用。这一创新设施的亮相,犹如一道坚实的防线,增强了北京在新冠病毒检测方面的能力,有望满足每日最高达3万份的检测需求,大大减轻了当前的核酸检测压力。
这座实验室由九个高3.5米、占地70多平方米的白色拱形气膜舱构建而成,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景象。仅仅50分钟,一个个气膜舱就能充满气并准备就绪。这些气膜舱内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将实验所需的各个环节紧凑而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总体功能到具体布局,这座实验室都与传统的实验室无异。
实验室中,有三个气膜舱被设为样本接收区,另外六个则容纳了14台全自动核酸提取设备,这些设备日夜不停地工作,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每个气膜舱都配备了气锁转换、医废出口、更衣间等辅助空间,为实验人员提供了便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气膜版实验室的搭建和拆卸都十分迅速。在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后,整个实验室可以在半天内完全撤出,场地迅速恢复原状,这一特性使其在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时具有极大的优势。
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的关注和报道,于2020年6月24日刊登在第二版,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北京在抗击疫情中的决心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