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文字材料(价值5000亿、失落近2300年的“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传国玉玺承载了无数的传说与秘密。回溯至公元前219年,当秦始皇南巡洞庭湖时,一场狂风巨浪中,他几乎失去了性命,慌乱之中抛入了传国玉玺以镇浪。从此,关于这块神秘玉玺的传说便拉开了序幕。
传闻,传国玉玺真的源于和氏璧吗?历史上对此众说纷纭。据《史记正义》记载,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将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上面雕刻着复杂的图案与文字,昭示其天命所归。和氏璧的外形与传国玉玺的描述似乎存在出入,引发了学者们的质疑。若《史记正义》无误,那和氏璧必然远超我们想象的巨大与厚重。
除了和氏璧之说,《晋书》又记载传国玉玺是以蓝田玉制成,秦地咸阳周边盛产蓝田玉,此说法也颇有道理。但令人困惑的是,如果两种记载属实,那传国玉玺岂不是有两块?一块由和氏璧制成,另一块由蓝田玉制成。《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仅提及了秦始皇时期的两块传国玉玺,一块失落湖中,一块则来自水神。但这后一块的真实性有待商榷,打捞如此珍贵的玉玺无异于大海捞针,何况是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
传国玉玺的传世经历极为坎坷。自诞生之日起,它便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历代帝王视其为法定政权的象征。它的真正身世却如同一个谜团。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将传国玉玺抛入洞庭湖后,其下落便成谜局。九年后,“传国玉玺”的替代品出现,但仍是各方争夺的焦点。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始皇玺”更名为“汉传国玺”,由此开启了传国玉玺的传世之旅。
王莽篡汉自立时,为了证明自己的称帝合法性,曾索要传国玉玺。关于传国玉玺的真正去向和真伪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这块神秘的玉玺似乎与中国的历史紧密相连,每一朝每一代的更迭都似乎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只有真正的历史研究者才能揭开这块传国玉玺的神秘面纱。面对一向以忠诚著称的侄子,王政君愤怒地将传国玉玺摔碎在地,痛斥道:“我已经时日无多,你们兄弟小心应对,等待你们的将是灭族的命运!”自此之后,传国玉玺一角被摔破。
公元23年,王莽果然如王政君所言,在乱战中被斩杀,仅存在15年的新朝就此灭亡。禁卫校尉公宾获得了传国玉玺,并将其呈献给起义首领刘秀。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一统天下。
到了东汉末年,董卓祸乱京师,汉少帝刘辩在逃亡中遗失了传国玉玺。不久,孙坚在洛阳城南的枯井中意外发现了这块四方四寸、上刻五龙交纽、一角以黄金补全的玉玺。孙坚视为至宝,却因此引来杀身之祸。
公元191年,孙坚战死,豫州刺史袁术夺得玉玺,自认为是天命所归,不久便自立为帝。但袁术德不配位,众叛亲离。两年后,玉玺被荆州刺史徐璆夺走,并献给曹操,传国玉玺重回汉室。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继承魏王位后,逼迫汉献帝禅位,并在玉玺上刻字“大魏受汉传国玉玺”以证明其称帝的合理。曹魏江山不保,不久被司马懿父子篡夺,传国玉玺又落入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手中。
西晋历经八王之乱后衰败不堪,公元311年,匈奴人刘渊灭掉西晋,得到传国玉玺并建立前赵。后赵大将石勒为得到玉玺,攻杀刘渊之子刘曜,并在玉玺上复刻“天命石氏”。此后,传国玉玺辗转多人之手,直至公元352年,才回到东晋手中。
然而稳定并未持续,传国玉玺随后被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争夺。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后才暂告一段落。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萧皇后携传国玉玺逃往突厥。
唐朝建立后,因无传国玉玺,唐高祖李渊只能以白玉雕刻数方玉玺以昭示天命。公元630年,李靖率兵讨伐突厥,成功迎回萧后和传国玉玺。然而好景不长,传国玉玺最终被降将朱温夺走,后梁由此建立。
晋王李存勖灭掉后梁后夺得传国玉玺,建立后唐。然而大将石敬瑭引契丹南下灭掉后唐,唐废帝李从珂走投无路,携传国玉玺自焚。自此之后,这块传世已1146年的传国玉玺下落不明。
尽管后来的王朝都在寻找传国玉玺,但据史书记载,始终未能找到。直到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咸阳农民段义在修建房屋时意外挖出一块符合描述的玉印。然而经过后世学者考证,这方玉印实为蔡京等人为了讨好皇帝而伪造。尽管如此,仍有人将其视为珍宝。
公元1127年,金人攻宋并掳走二帝及传国玉玺。直到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后的1294年,传国玉玺才再次出现。御史台通事阔阔术在市场出售一方宝玉时被发现并认出是秦传国玺。此后这枚玉玺一直被元皇室收藏至今。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且富有传奇色彩的同时富含丰富的历史气息和历史内涵令人心生敬畏又感叹不已。自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大明起,他多次挥兵征讨北元,渴望获得传说中的传国玉玺,但始终未能如愿。
直到明末清初,皇太极灭蒙古林丹汗后,传国玉玺终于现世。皇太极之子额哲投降后金,献出了祖传的传国玉玺。皇太极喜出望外,认为天命所归,于是决定更改国号为清。这传国玉玺并非秦代之物,而是汉代流传下来的和亲信物,上面刻着“制诰之宝”。大清政权稳定后的一百多年里,直到乾隆皇帝才正式承认这一乌龙事件。
当大清走向衰落时,传国玉玺也经历了种种波折。在清朝灭亡后的日子里,末代皇帝溥仪在紫禁城中的生活依然受到关注。1924年的一天,鹿钟麟率警卫冲进紫禁城要求溥仪离开时,问及传国玉玺的下落。溥仪却表示未曾见过此玉玺。毛主席也曾问及此事,但溥仪未能回忆起有关信息,只能遗憾地表示可能早已丢失。毛主席听后表示理解并安慰道,时代已变,不再需要这些象征物来证明统治的合法性。
如今的新中国已不再依赖象征皇权的玉玺来证明自己的地位。新中国所使用的“第一国印”,是铜制的代表新中国的印玺。与此相对的另一个故事是传国玉玺是否真存在于洞庭湖底的传闻。有传闻称秦代的传国玉玺就在洞庭湖君山的水下淤泥里。这一说法被佛学专家推翻,他们认为所谓的证据实际上是唐朝时期的梵语六字真言的一部分。尽管如此,仍有人相信传国玉玺可能仍沉睡在洞庭湖底的淤泥中等待被发现的一天。至于第二块传国玉玺的下落则可能早已在历史的战火中焚毁了。这些关于传国玉玺的传说和猜测为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如今我们回望历史的长河,那些玉玺早已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更关注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和人民的幸福与安康。这些关于传国玉玺的故事成为历史的传说和文化的遗产被传承下来供后人探寻和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