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红楼梦》竟是顺治帝写给爱妃的情书?

历史文化 2017-05-18 07:18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在我国及世界发展中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也正是由于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一百多年来关于红楼梦作者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从红楼梦问世后不久一直到今天。学者们先后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


《红楼梦》竟是顺治帝写给爱妃的情书?

貌美如花的董鄂妃
 

  那么《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呢?以王梦阮先生为代表的《红楼梦索隐》派,提出《红楼梦》为顺治帝福临为董鄂妃而作的说法。这一派学者认为董鄂妃即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本是当时名士冒辟疆的小妾,后来被清兵夺去,送到北京,成为顺治帝的妃子,并得到顺治帝的宠爱。董鄂妃病死之后,顺治痛不欲生,跑到五台山去做了和尚。《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即是顺治帝自己,林黛玉即是董妃。“世祖临宇十八年,宝玉便十九岁出家;世祖自肇祖以来为第七代,宝玉便言‘一子成佛,七祖升天’,又恰中第七名举人;世祖谥‘章’,宝玉便谥‘文妙’,文章两字可暗射。”“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绿之意也。小宛是苏州人,黛玉也是苏州人;小宛在如皋,黛玉亦在扬州。小宛来自盐官,黛玉来自巡盐御史之署。小宛入宫,年已二十有七;黛玉入京,年只十三余,恰得小宛之半。……小宛游金山时,人以为江妃踏波而上,故黛玉号‘潇湘妃子’,实从‘江妃’二字得来。”从《红楼梦》中的这些隐语与顺治帝和董鄂妃的巧合之处。索隐派的学者们认为此书必定为顺治帝福临所作。,对这一派的说法,接着就有人提出异议。孟莼荪先生在《董小宛考》一文中,证明董小宛比清世祖的年龄大一倍还多,根本不可能是董鄂妃,所以,他认为索隐派的观点有点牵强附会。

  后来,蔡元培先生又提出《红楼梦》是清代康熙年间出现的政治小说的说法。他根据《红楼梦》一书中“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书中“红”字多隐”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爱汉族文化也”等情节提出《红楼梦》的作者是一位民族主义者的观点。,从学术的角度讲这只是一家之言。

  此后不久,又有人提出《红楼梦》的作者为世传为康熙朝大学士明珠的儿子纳兰成德。这一派观点来源于陈康祺的《郎潜纪闻二笔》,书中讲到“先师徐柳泉先生云“小说《红楼梦》一书即记故相明珠家事。金钗十二,皆纳兰侍卫(成德官侍卫)所奉为上客者也。宝钗影高澹人,妙玉即影西溟。……” 后来,俞樾在他的《小浮梅闲话》也提出了类似的说法。


《红楼梦》竟是顺治帝写给爱妃的情书?

《红楼梦》竟是顺治帝写给爱妃的情书?
 

  但自1921年,胡适先生的《红楼梦考证》发表以来,《红楼梦》为江宁织造曹寅的之后曹雪芹所作的观点成为了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并为世人所接受。成为现在为大家所公认的一种通俗观点。 胡适先生将历史考证学的方法用于文学考证,通过与曹雪芹在南京为官的袁枚的《随园诗话》的记载的一句话“康熙间,曹练亭(练当作楝)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明我斋读而羡之。” 等证据,考证出《红楼梦》的作者应该是就是曹雪芹。胡适先生的考证极为精密,以至于他考证的结果,成为史学界最经得起考验的成果,《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的说法也近乎成了学界的定论,为世人广为接受。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