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买个“大学”要花多少钱?
买卖文凭之事,古今中外并不鲜见。比如,现在常见的大学招生指标,在古代便买卖兴拢因为敛财快,这甚至成为朝廷弥补国库亏空的一种手段。古代大学毕业生包当官 有人认为大学体制是西方人创造,其实不然。中国古代即有高等学府,只是办学的理念和模式不同,而且不兴叫大学。商时的中国大学叫太学;周时叫国学,国学是周王办的,诸侯办的则叫泮宫;西晋时称国子学,北齐易名国子寺;隋则改称国子监,一直到清末都是这叫法。

真正把大学叫大学的,在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当年,中国诞生了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即今北京大学的前身。与大学不叫大学一样,中国古代的大学生也不称为大学生。以明代称谓来说,通称生员,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监生,学生可享受助学金,由国家财政支出,因为是用于学生改善伙食,故称为廪膳。国子监是朝廷的中央宫学,用现代人的话说,它是中国古代的国家级重点大学,学生比现在博士的水平还高,其学术地位远胜于今国务院211工程中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现在的大学生连个工作都难找,但国子监的毕业生可没这担心,不仅包分配工作,很多时候还包当官。明代便规定,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换句话说,上了国子监就能当官,上不了便别想往上爬。
试想,包当官的大学谁不想读?所谓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大概就是这原因吧!明代的国立重点大学南大北大 上大学的好处多多,但上大学得凭成绩,要考,古今一理。没有成绩,如果有一个不凡的家庭背景,有当大官的老爸、太子党的身份,也可以,特招嘛。如果没有这些条件,是不是没门了?也不是,但前提条件得有钱买个入学名额。这便是现在大家常说的花钱上大学。古时的入学名额叫员,生员就是这意思,即今招生指标。所谓花钱上大学,就是购买到这种招生指标。招生指标并不是每个朝代都买卖的,最疯狂的年代,是明朝。明朝廷曾经明码标价,以收取赞助费的方式,公开出售招生指标,这种行为叫官倒。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