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最大的“太监帝国”

我们先来看看明朝宦官的机构,共有二十四衙门,即司礼等十二监,惜薪等四司,兵仗等八局;另有内府供用诸库,甲字等十库,御酒、御药等房,盔甲、安民等厂,提督东、西厂,京营。二十四衙门的太监还常被派充任外地守备、织造、镇守、市舶、监督仓场、诸陵神宫监,以及监军、采办、粮税、矿税、关隘等使。
本来明代的司法机关在权力方面做得很不错,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习称三法司,各司其职、互相牵制。,明代司法大权基本上都被宦官侵夺。那么,宦官集团是怎么达到这一目的的呢?
其实最初明太祖设立司礼监的时候,二十四衙门的地位并不高。在宣德年间,司礼监首领太监获得了“批红”。所谓“批红”,就是内阁大学士代皇帝拟出对大臣章表的批复意见,然后皇帝参照内阁大学士的意见,用朱笔批出最终决定。
随后,宦官的机构立马膨胀,逐渐完备起来。司礼监的最高长官是掌印太监,只有一人。下设秉笔太监几人,专管批红。秉笔太监中有一名负责管理东厂,称“提督太监”,位居其他秉笔太监之上,称为次辅。司礼监下设文书房,由掌房十员组成。
有了“批红”,就等于是掌握了皇权,到了明末,整个士大夫集团被宦官集团吃定了的原因便在于此。
《明史·刑法志》上说“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
廷杖通常是由司礼监太监监督执行,锦衣卫行刑。据史书记载,行刑锦衣卫视司礼监太监的站立姿势来决定行刑的轻重,如果司礼监太监两只靴尖朝外成八字形,则行刑用力轻;如果两只靴尖向内对齐,那么下手就重,受刑之人难逃一死。清代史学家赵翼就说明中叶后大臣上朝前“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