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大胜之后接着大败,和于禁有什么关系呢?
《三国志》记载,公元219年,汉中王刘备册封关羽为前将军,赋予他假节钺的权力。在这一年里,关羽率领军队进攻樊城。曹操派遣于禁前往助战。秋季的暴雨导致汉水泛滥,于禁所率领的七军全部被淹没。面对这样的局势,于禁选择了投降关羽。于禁,字文则,是泰山钜平(今山东泰)人氏,早年便追随曹操征战四方,屡立战功,被誉有超过古代名将的称赞。此次战败投降的经历让曹操痛心疾首。
与此关羽在麦城的失败并非仅仅因为战场上的失利。当时,孙刘联盟出现了裂痕,新晋将领吕蒙和陆逊出其不意地攻击了关羽的后方。加之部下麋芳和士仁的背叛,关羽的失败变得彻底而迅速。在于禁还在牢中未知外界情况时,关羽被杀的消息已经传来。于禁后来流落到东吴,多年后才回到魏国。作为一个降将,他在魏国的待遇可想而知,表面上风光无限,背后却是无尽的唾骂和嘲讽。最终,于禁无法走出这个阴影,遗憾而终。
关于关羽的失败,其实与徐晃的军队到来有很大关系。在经历了襄樊会战和水淹七军之后,关羽的军队已经是强之末。尽管徐晃带来的军队中有不少新兵,但由于人数众多,关羽的军队难以抵挡。此时的他既要围住樊城,又要面对徐晃的大军和吕蒙的偷袭,益州方面没有援军,上庸一带也无帮手,最终导致在徐晃的大败下退走麦城。
对于于禁的投降行为,许多人认为他既非忠臣,亦非功臣。他的举动埋没了他的英明。在曹操的部将中,于禁是与曹仁、曹洪等齐名的将军,屡立战功。他的投降关羽的行为表明他既贪生怕死,又背叛了曾经对曹操的忠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庞德被俘后宁死不屈的表现令人敬佩。当部下向曹操汇报庞德的英勇事迹时,曹操从病床上惊起,为庞德的忠勇所震撼。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战场的残酷,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