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蜀只花了三个月时间 西晋灭吴为何却花了十五年之久
西晋灭吴的历史轨迹引人深思,今天奇闻网小编带大家一竟。
公元263年,司马家族成功吞并蜀汉,而在公元265年,司马炎在魏帝去世后逼迫其让位,建立了晋朝。他并未立即对东吴发起攻击,而是在公元280年才成功灭掉东吴。
众所周知,晋朝灭蜀汉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然而为何对东吴的征战却持续了十五年之久?按常理来说,晋朝吞并东吴应该更为顺利才对。这其中究竟有何阻碍?东吴水军的强悍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当年三国鼎立的时期,东吴凭借强大的水军多次抵御了敌军的进攻,这也让司马炎对东吴水军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和谨慎。
为了成功灭吴,司马炎开始苦练水军。在荆州,西晋已经拥有七万水军,长时间的训练使这些水军的战斗力变得极为优秀。西晋还占据了西川之地,实力已经超越了东吴。尽管水军战斗力得到了提升,司马炎仍需面对国内政治局势的挑战。
蜀汉刚灭亡后,曹魏内部经历了邓艾被杀、钟会谋反等一系列动荡,西晋的时局并不稳定。司马炎关注到东吴的新君是一个暴君,他的统治使得东吴逐渐衰弱。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认为应该先安定国内局势,让西晋逐渐强大起来,等待时机再攻打东吴。
连年战乱使得中原经济疲惫不堪,需要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机会。司马炎决定暂时放下攻打东吴的计划,着手发展经济、储备物资。这一决策百利而无一害。正是在这一系列复杂因素的考虑下,司马炎并没有急于攻打东吴。结果也证明了司马炎的决策是正确的。
尽管司马炎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本事,但在历代开国之中,他可以说是较为逊色的一位。后期逐渐沉迷享乐,且在接班人的问题上犯了错误,传位给了自己的傻瓜儿子。如果他能传给有能力的弟弟司马攸,或许能避免后续的乱世。这一历史遗憾令人深感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