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否存在武林高手?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
中国的武术,实际上是在两个并行的系统中发展起来的:一是文字记载系统,二是民间的武术实操系统。
文字记载系统,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这些身体强壮、忠勇不屈的人们,被历史所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如专诸、荆轲等人,被大量记载,但他们的武功描述却往往被他们的精神力量所掩盖。例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白马啸西风》中,侠客们争夺的武功秘籍是“仁者无敌”,这表明在文字记录系统中,“武德”的重要性远超过“武功”。
民间的武术实操系统的真实情况,我们却知之甚少。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需求就有市场。在古代,对武术的需求是巨大的。
冷兵器战争需要高强的武功。士兵们在战场上需要体力、勇猛以及战术安排。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再高明的战术也无法取得胜利。
社会分配不均也催生了武功的需求。在古代阶级社会,分配不公是常态。人们渴望有侠士出现,抢夺富人的财富并重新分配。这种需求使得那些拥有高强武功,尤其是轻功的侠士备受尊敬。在武侠小说中,小偷也常被视为受尊敬的角色。
外国列强的入侵更加呼唤武功高强的人。在清末民初,武术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出现了许多武术流派和战胜西方大力士或拳击高手的报道。
我们必须明白,尽管对高强的武功有现实需求,但我们不能盲目相信所有的武侠描述。例如,“踏雪无痕”、“凌波微步”这样的轻功,以及“铁砂掌”、“铁布衫”这样的武功,都是违背物理学和人体生理学的,显然无法真实存在。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武林高手,答案可能是肯定的。但我们不能仅凭文字和传说来判断,还需要结合物理学和人体生理学的知识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