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入仕和捐官相比 两者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历史文化 2025-04-04 02:00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在古代,朝廷选拔人才的方式经历了多次和变革,最终确定了科举入仕这一相对公平合理的制度。对于众多学子来说,通过科举入仕并不容易,需要经过多次考试,最终优异者方有机会入朝为官。对于古代想要做官的人来说,除了科举入仕,还有另一条途径——捐官。

捐官制度在清朝尤为盛行。当朝廷因战争或国家建设导致资金不足时,便会开放捐官政策,允许富商等有钱人以捐资的方式获取官职。这一制度在清朝时期非常普遍和疯狂,甚至在一些年份,捐纳人数超过了二十万,远远超过清朝的县数。

通过科举入仕和捐纳做官,虽然都可以获得官职,但他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科举实力做官的人,通常具有真才实学,日后发展较好,能够担任重要职位,容易受到赏识。而捐纳做官的人,才学方面参差不齐,大多数人的才学水平较低。捐的官职多为闲职,即便是有权的官职,也不会被安排重要的职务,如总督、巡抚、尚书等是无法通过捐纳获得的。

清朝规定只有进士才有资格进入翰林。翰林院是清朝的重要机构,许多大臣都曾在其中任职。是否进入翰林院是将来能否做到内阁大臣的一个重要标准。捐官者无法进入翰林院,这是清朝规定的一道门槛,即便花费巨额银子也无法突破。

捐官制度的盛行也导致了清朝各级机构的腐败。许多通过捐纳获得官职的人,需要花费大量银子但回报却微薄,这使得他们缺乏清廉的动机。许多清朝官员一心只想如何赚回本钱,而缺乏为百姓办事、为国家出力的心思。

古代入仕和捐官都是古代人获取官职的途径,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科举入仕注重才学,而捐官则更注重金钱。捐官制度的盛行虽然为朝廷提供了短期的资金支持,但长期来看却导致了机构的腐败和不稳定。

上一篇:唐朝开国三大名将,他们分别有何成就?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