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出身名门而且在朝为官,为何生活状况却惨不忍睹?

历史文化 2025-04-03 22:34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龚自珍,出身名门,长期在朝为官,生活却过得捉襟见肘,令人难以置信。

道光六年,他携家带口踏入京城,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漂泊生活。在这漫长的十三年里,他多次搬家,从繁华的大道迁至寂静的角落,从宽敞的宅院移到简陋的斗室,始终居无定所。妻子何吉云在诗中自嘲为“无家者”,只能“看山结缘”。

道光十八年,因为一些官场上的不检点行为,龚自珍被罚俸禄一年。家中顿时陷入困境,面临断粮的窘迫。在最困难的时候,何吉云甚至向一家孤儿寡母求助,寡妇拿出自己的首饰典当以解燃眉之急。不久后寡妇母子相继病故,这笔债务竟无法偿还。龚自珍为此焦虑不已,甚至担心自己的笔砚书籍都无法保全。为了度过难关,他不得不前往保定寻求直隶布政使托浑布的帮助。

龚自珍不善理财,这让他的生活更加艰难。尽管他的父亲曾任苏松太兵备道,遗产丰厚,不断寄钱到京,但仍无法满足他的需求。龚自珍却对购买古董情有独钟,深受古董商的追捧。他曾以700两银子购得一枚据说是前汉的印章,视若珍宝,经常邀请人赏鉴。他还喜欢购买碑帖,即便不擅长书法,也不辨良莠。有一次,他买了一石刻拓本,自认为是精品,实际上只是“士人学扑墨”而已。

人们常说,“未雨绸缪”,龚自珍的生活困境让人不禁想起这句古训。有父亲的资助,他本可以在京购房定居,解决后顾之忧。他却从不留些余钱备用。当收入来源中断,父亲离世后,他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龚自珍的困境让人不禁感叹:“著书都为稻粱谋”,他为何如此缺乏经济头脑呢?或许这正是他天真直率的体现,全身心投入到了自己的学术研究中,而忽视了生活的琐碎。这种直率与纯真,让人在感叹之余,又不禁对他产生了几分敬意。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