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当过三次叛臣的郝普,最后结局如何呢?

历史文化 2025-04-03 20:35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汉末时期,降将群起,魏蜀吴三国皆有其人。在蜀汉武将中,王平等人出身于曹魏的降将群体。而在历史记载中,有一位特殊的降将,名为郝普,他的经历颇为波折。

据《蜀书杨戏传》记载,郝普在《季汉辅臣赞》中被列为“奔臣”,这一称号代表着叛臣的意思。郝普的生平经历颇为跌宕起伏,他两次背叛蜀汉,一次投向东吴,这样的反复无常,让人不禁想起历史上的吕布、孟达等人。

郝普字子太,义阳人。早在刘备入川之前,他便已跟随左右。公元211年,刘备留郝普为零陵郡太守,可见对其信任之深。信任并非总能换来忠诚。建安二十年,吕蒙攻打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郝普守零陵不降,刘备匆忙从益州回救。

郝普的一开始表现十分坚定,抵挡住了吕蒙的进攻,但后来被吕蒙所骗,投降了东吴。刘备割让长沙、桂阳二郡后,郝普被送回蜀汉。不久之后,郝普再次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样的行为让关羽对其失去信任,很可能将他闲置。

公元219年,关羽在与曹操的战争中逐渐占据上风,但随后东吴偷袭了关羽的后方,麋芳、傅士仁都背弃关羽。关羽在与魏军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被杀。郝普再次选择背叛,投降了东吴。值得注意的是,郝普的投降并非因为对东吴的忠诚,而是形势所迫。

归降东吴后,郝普官至廷尉,位列九卿,地位较高。他与隐蕃亲善,因隐蕃的叛变意图而受牵连,最终自杀。隐蕃原是曹魏的官吏,诈叛归吴后任廷尉监。郝普很可能得知隐蕃的意图并有了背叛行为,最终自绝于人。对于郝普这样的叛臣行为,《杨戏传》作者评价道:“古之奔臣虽礼有来逼但亦常遭怨愤。”对于郝普而言其两次背叛蜀汉一次背叛东吴的行为最终自食其果结束了性命可谓是对其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