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撤退时为何带上百姓?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文化 2025-03-30 04:02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在公元208年,一场大战的硝烟弥漫在空气中。五十万大军南下,虽然讨伐的名义响彻天际,但其背后的野心却令人深思。听说这个消息,刘备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准备撤退。但他并没有选择独自逃离,而是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带着十万百姓一同撤退。这样的决定无疑会减缓行军速度,那么刘备为何还要这样做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深爱百姓吗?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的罗贯中笔触颇有几分贬曹捧刘的意味。在描述这场撤退时,刘备说出了一句话:“晓谕居民,无论男女老少,愿意跟随的,都可以随我去樊城暂时躲避。”这句话既展现了刘备的仁爱之心,也体现了他的智慧。

面对拥有五十万大军的曹操,即使刘备不携带百姓,也很难抵挡其进攻。但刘备机智地意识到,曹操的大军虽然强大,但速度却不一定快得过他。历史记载,曹操派出五千精骑急追刘备,一日一夜行进三百余里,但仍然没有追上。刘备才有底气说出那句:“百姓愿意跟随我,我又怎能忍心抛弃他们呢?”

在古代,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人口数量。刘备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坚决要带着这十万百姓,这不仅是为了收买人心,更是为了日后作战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

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刘备利用这十万百姓来守城。虽然他在逃跑,但总是要找到新的城池作为据点。在那里,如果没有这十万百姓的支持,谁又能为他忠心守城呢?毕竟他们跟随刘备,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刘备的仁德之名并非空穴来风,他的决定都是在不危害自身利益的条件下做出的。他不仅聪明机智、深谙人心,而且懂得如何利用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这样的刘备,各位读者又怎能不为之赞叹呢?

上一篇:故宫中的冷宫为什么一直没有对外开放?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