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临终前让人准备21口棺材 从7个城门出殡

历史文化 2025-03-30 01:56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包公,这位来自安徽合肥的杰出人物,从小就展现出对父母深深的孝顺之情。后来,他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身份,步入政界。包公性格清正不阿,为人刚正,这使得他在朝廷中始终坚守正义,不受权贵的影响。

对于当时的权贵们以权谋私的行为,包公毫不犹豫地进行了多次弹劾,上疏达百余篇。对于贪官污吏,他更是毫不留情。特别是在他担任开封府尹的时期,他直接受理百姓的诉讼,使得那些企图敲诈百姓的府吏无法得逞。百姓们亲切地称他为“包青天”。

公元1062年7月,包公因病离世,享年64岁。他的丧礼上,宋仁宗亲自前来吊唁,并为他停朝一日,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赐予谥号孝肃。

包公出殡那天,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他的葬礼使用了二十一口棺材,分别从开封府的七个城门出去。老百姓在每个城门都能看到包公的棺材。这样的做法并非出于虚荣或铺张浪费,而是包公的苦衷。

他生前得罪了许多权贵,这些人虽然在他生前无法对他有所行动,但在他去世后却可能会对他进行报复。为了阻止这些权贵对他陵寝的破坏,包公采用了虚虚实实的计策,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他的这种做法很像古代的七十二疑冢策略。

包公的真正灵柩实际上是由他的女婿护送到他的老家合肥公城乡的。在金兵入侵的时候,包公的墓被破坏。后来,当地官员误将包公夫人的墓当作包公墓进行整修,并建造了享堂。这个事件虽然是个乌龙,但却展现了人们对包公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包公的故事和事迹至今仍在人们心中流传,他的清廉正直和无私无畏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人民公仆。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