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后,曹丕为什么选择攻打东吴而不是蜀汉?

历史文化 2025-03-29 23:53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对广大读者而言,奇闻网带来了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历史上的某个关键时刻。

彼时,一方势力因畏惧两线作战的压力,决定向曹魏俯首称臣,成为其属国,并将一些败将送回。这对于刚刚登基的曹丕来说,无疑是一件喜讯。孙权的这一举动充分表明了其对魏国铁甲的敬畏。刘晔向曹丕进言,建议趁东吴空虚、兵力不足之际出兵征讨。曹丕却拒绝了这一建议。许多人认为,曹丕当时选择不攻打东吴可能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

这或许正是曹丕的高明之处。回想起刘备与孙权之间为争夺荆襄之地的战争,以及后来为应对汉中之战而与孙权讲和、瓜分荆襄的历程,曹丕担心再度出现类似情况。他害怕如果出兵,孙刘两家再次和解,反而会弄巧成拙。他选择了接受孙权的俯首称臣。

夷陵之战后,孙刘两家均遭受重创,变得羸弱不堪。曹丕坐山观虎斗的策略显得极为英明。但为什么他选择进攻东吴而非损失更惨重的蜀汉呢?

伐吴名正言顺。经过夷陵之战,东吴的危机已解,孙权与曹丕的关系由君臣变为对手。曹丕伐吴有了充分的理由。如果此时对东吴无动于衷,将影响曹魏的威望。

尽管蜀汉衰败,但出兵伐蜀并非易事。刘备在夷陵虽败,但仍留有军队镇守汉中。而汉中是要攻打蜀国的必经之路。当时魏延的军队在汉中毫无损伤,若出兵伐蜀,可能两败俱伤。而与东吴相邻的边线漫长,出兵东南更为容易。曹丕选择了出兵攻打孙权而非刘备。

曹丕的决策展现了他的大智慧和对局势的深刻洞察。他既考虑到了长远的战略利益,也兼顾了现实的局势和可能的风险。这种明智的选择和灵活的决策力,使他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秦始皇能统一中国 最应该感激的人是他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