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熙为官30载 历任四部尚书 却被个太监活活气死

历史文化 2025-03-25 15:16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在满清时期,朝廷中的一项不成文惯例成为官员心中的隐痛。当朝廷申斥官员时,外官由督抚代宣,而京城内的官员则需跪听太监宣旨,并承受太监的破口大骂。这一情境令人难以承受,但为了免遭羞辱,官员们不得不采取一种策略——贿赂太监。

有一个故事,关于穷酸翰林刘廷荣,他在受到朝廷申斥时,因为无法忍受太监的辱骂,只凑了200两银子试图贿赂宣旨太监以求情。在受责骂时,太监稍微减轻了骂声,只骂了他“混帐滚下去”,少了三字,这让他在当时被称为“刘半骂”。

再说清末邮传部的尚书张百熙和侍郎唐绍仪之间的不和,两人因此被朝廷申斥。张百熙是湖南长沙人,是一位勇于任事、敢于直谏的官员,曾出任多个要职。在中日甲午战争后,他对主和派的做法表示不满,并弹劾了李鸿章。他还积极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并为了办好大学而努力延揽人才。

这位备受赞誉的官员却在一个不成文的惯例下受到了羞辱。当他与唐绍仪被传旨申斥时,唐绍仪向负责申斥的太监送了两银子以求情。那太监对唐绍仪的大方感到满意,于是在宣旨时并未骂他,只说“下去”。而张百熙则因不屑于向太监低头行贿,在申斥日遭受了太监的破口大骂。回家后,他因气愤成疾,不久便离世了。

张百熙为官三十余年,勇于担当、敢于直谏的精神令人钦佩。他不仅为国家求得了许多人才,还亲自拟定了一套学堂章程,为我国的近代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杰出的官员,竟然因为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和不肯向太监低头而遭受羞辱和不幸离世呢?这一切不禁让人思考那个时代的种种矛盾和无奈。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