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还有精兵10万,刘禅为何轻易选择投降?

历史文化 2025-03-25 13:43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深惜蜀汉之殇,愤怒于阿斗之不济,我们或许会对那段历史产生无尽的感慨。公元258年,曹魏挥军攻蜀,打响灭蜀之战。邓艾在绵竹击溃御林军后,刘禅手中仍有十万精兵,然而他却选择了投降。

是哪些声音在蜀汉政权中交织?是坚守还是投降?谯周,这位益州派系的重要人物,以其独到的见解,对蜀汉的存亡发挥了重要影响。

当邓艾兵临城下,蜀汉朝廷震动。有人主张与东吴结盟,有人建议南迁,而谯周却独树一帜,反对任何形式的逃亡。他的论点鲜明而有力:

他坚决反对投降东吴。他认为自古以来的天子,没有寄人篱下的道理。曹魏能吞并东吴,而东吴无法吞并曹魏。投降东吴只会带来更大的耻辱。

面对南中的退路,谯周认为这并非明智之举。他提醒道,如果早有计划,或许可以立足。但现在大敌当前,人心不稳,南迁之路充满变数。

谯周还分析了南中地区的实际情况,指出那里的人民并非忠心耿耿,征伐反叛的风险极高。他提醒蜀汉朝廷,去南中可能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谯周的言辞凿凿,让其他大臣无法反驳。他的见解反映了益州民众对蜀汉政权的厌恶和鄙视。在荆州系大佬凋零、诸葛瞻战死、姜维独力难支的情况下,谯周的言论对刘禅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在手握精兵却不能及时回援的情况下,刘禅选择了投降。

或许我们会对刘禅的轻易投降感到不解和愤怒,但历史的背后是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人心所向。谯周的见解和行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蜀汉的灭亡,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而我们能做的,只是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感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