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端午节其实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历史文化 2025-03-23 10:12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中国的端午节,源远流长,深植于我们的历史传统之中。在古老的观念里,五月五日被视为恶月恶日,这一天,病疫恶鬼纷纷出没。中国人民历来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健康愿望,于是形成了独特的驱邪避疫的风俗。

按照《易经》等典籍的记载,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在这种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以驱邪辟邪、保健健身。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配香囊等习俗,都是为了让邪祟退散,祈求健康平安。

早在屈原之前,五月五日就已经被当作节日来过。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研究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历来就有数字重叠的概念,如正月正、二月二日龙头节等,这些节日和五月五日一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与中国的农业文明紧密相连。

当我们提及端午节,自然会想起赛龙舟、吃粽子,以及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可能有意在端午节表达他对国家民族的忠心。如今流传下来的端午节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是在屈原离世后逐渐形成的纪念方式。

人们江中撒米是为了让鱼吃饱后避免吃屈原遗体,而打捞屈原的船只逐渐形成了竞争,于是赛龙舟的传统便应运而生。至于龙舟的制造和竞赛,则更晚一些。但无论如何,端午节作为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如一。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不仅是在纪念屈原,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一种对健康平安的期盼。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