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宦官”一词何时才专指阉割后入宫者?

历史文化 2025-03-17 21:06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在古代社会中,存在一种极为卑劣的现象。有些人心生进宫服侍贵族之念,虽未受宫刑,却为了进身之机自行阉割。这种现象在汉朝尤为普遍,当时的宦者多数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身的。自此,“宦官”二字成为了这些人的专称,失去了其原本的含义。

在古代的五刑制度中,除了伤害生命的重刑大辟,其余的墨、劓、剕、宫皆是针对男子且伤害肉体的刑罚。宫刑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女子并非阉割,而是拘禁。这反映出伤害肉体之刑起源于军事,因为在战争中,女子被俘后,战胜者有时会为了满足性欲而不肯施以阉割。自古相传的阉割之刑只针对男子。

最初的伤害身体之刑只施于异族或内奸。“公家不畜刑人,大夫不养”的观念源于《礼记·王制》,因为怕俘虏和内奸报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刑罚逐渐施于本族,受过刑罚的人被安排做各种事情,《周礼》便是记录了这一转变后的制度。其中,受过宫刑的人被安排“守内”,因为古代贵族担心妻妾与人私通,所以需要在内室使用阉割过的人。

为什么会信任宦官呢?部分原因是因为少数君主性多疑忌,认为朝臣会结党营私。而宦官因被关闭在宫里,少和外人交接,结党较为困难。更重要的是,宦官没有家室,营私之念相对淡泊。君主们选择了信任他们。

这一历史现象揭示了古代社会中的某些阴暗面,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于权力运作的复杂心理。通过对古代刑罚制度的描述,我们得以一窥古代社会的面貌。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