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要佩玉 玉佩还能用做哪些你想不到的
玉佩,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装饰物,究竟是何方神圣呢?简而言之,玉佩乃是一种配饰,作为服装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便是装饰衣物,提升气质,展现身份地位。那么,为何只有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琳琅满目的玉佩种类,衍生出了庞大的玉佩文化,而不是与其他同期的文化一样,用项链、项圈等饰品达到同样的目的呢?比如美洲三大古文化和更古老的埃及文化,也热爱用各类美玉装饰衣衫。
国粹粉丝们可能会迫不及待地站出来,严肃地传道授业一番。他们强调,古人对玉佩的热爱并非因为玉的珍贵,而是源于玉的风骨。据说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与之相配的,是玉石的五种特性,与儒家思想相契合。古人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
然而据当前的考古发掘显示,早在红山、良渚等原始文明繁荣的初期,先民们就已经有了以玉为饰、佩带玉佩的传统。而“玉有五德”之说,却是在玉文化相对处于低谷的周朝提出的观点。显然,这一说辞是两周之人根据后人已有的玉石文明而创造出来的一套理论。换句话说,周人的这种说法更像是典型的后补解释。
国粹粉丝们可能会提出反驳,会抛出新的论据:古人君子必佩玉,佩玉的方式和节奏都有严格的规定,以展示君子的行为光明磊落,不会偷听或他人。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让人差点就相信了!
然而我们回头一想,同样是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先人,为何不像苗瑶等民族的先人那样选择金银等材质制造行走时能发出悦耳声响的配饰呢?玉佩特别是组佩所发出的声音,不过是作为配饰的附加效果,而不是它的基本功能。秦汉以后,能发声的组佩日渐衰落,唐宋时期的玉佩更多是作为皮带类服装的配件。
按珠宝商的说法引申下去,难道只有西周东周的君子才佩戴玉佩吗?明清时期的人们就只剩下劣质的君子了吗?显然不是。回归根源,玉佩的基本功能还是带有炫耀性质的装饰品,其他如发声、图腾崇拜、身份等级象征甚至文化传承都是其附加作用。这一点从旧石器时代的出土器物到现代古玩市场上的真假玉石都可以证明。那么除此之外呢?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玉佩功能——弹压衣物使之贴合身体。我们都知道玉佩是服装中的饰品,服装与饰品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组佩的出现也是出于类似的理由。也就是说玉佩最初是前人生产生活中的利用的石器演化而来。如前文提到的韘和觽就是打猎和解绳的工具演变而来的。佩玉发出的声音是一种附加效果而非基本功能。因此尽管声音美妙动听但并非佩玉的主要目的而是其附加作用之一罢了。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