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被派往前线戍边中途遭宦官陷害他若不死满清不敢轻易南下

历史文化 2025-01-19 18:00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崇祯皇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曾愤怒地喊出“文官皆可杀”。他对文官的憎恨,源于明朝危亡之际,部分文官,特别是那些恐惧满清铁骑的,出了许多馊主意,让明朝一次次失去自救的机会。人们常言“书生误国”,此情此景,似乎也为这句老话提供了佐证。我们不能因为部分人的失误而否定整个文人阶层。在乱世之中,仍有一些文人展现出卓越的治国智慧,孙承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孙承宗,明朝末年东阁大学士,这位文人的形象与传统的书生截然不同。他身材高大,胡须茂密,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虽然出身清贫,但他始终坚守读书的信念。在成为家庭教师后,孙承宗偶然对军事边防产生了兴趣,开始潜心研究兵书。

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步入仕途,但接下来的十几年,他都困在翰林院。人生似乎耗尽了所有的好运,孙承宗一度对人生感到失望。就在他准备归隐之时,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来临了。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他成为皇帝的日讲官,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然而好景不长,辽东大乱,后金军队攻破沈阳、辽阳等军事重镇,对山海关构成严重威胁。危难之际,孙承宗因平日对军事筹划的热爱,被众臣推举为兵部侍郎,主持辽东防务。他满怀决心,除了明熹宗的赏赐外,还从国库带走了八十万钱,引发了一些大臣的不满。

到达辽东后,孙承宗迅速展开布局。他让袁崇焕建造大量营房,准备迎接前线支援的军队。他分配精兵给祖大寿,让他守住觉华岛。接下来,他全心投入防务工作。

朝中重臣王永光对孙承宗的工作十分赞赏。史书记载,“兵家有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孙承宗的工作虽然不显眼,却让朝廷节省了大量军费,边关也得到了安宁。虽然没有主动出击,但他为朝廷争取了养精蓄锐的机会。

此时的熹宗只信任一个人——大寺人魏忠贤。孙承宗在边防忙碌时,魏忠贤正在暗中扩张势力。他察觉到孙承宗的功绩,试图与之结交,并派亲信刘应坤向孙承宗表达心意。

但孙承宗为人正直,拒绝了刘应坤的示好。这导致魏忠贤与他结仇。随后,魏忠贤将杨涟等人驱逐出京,大肆陷害大臣。正在巡视蓟州的孙承宗无法回京对抗,便想以贺寿为由入朝进京,当面密告魏忠贤。

魏忠贤得知消息后,急忙向熹宗进言,阻止边防大臣进京。熹宗听信了他的话,派人阻止孙承宗入京。魏忠贤还假传圣旨,告诉守卫国都的将领,若孙承宗敢进城就马上逮捕他。

接到圣旨的孙承宗只好沮丧地返回辽东。此后,魏忠贤继续陷害孙承宗,迫使他不得不辞职归隐。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