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勇敢的臣子刘陶痛骂汉桓帝勤政太差劲
即便世人无法理解,刘陶仍坚守其行事准则和政治主张。他,以儒家学者的身份,始终坚守着“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刘陶年轻时在洛阳太学潜心学习,本应如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专心致志地修炼学业,等待时机,选择隐居等待发挥的机会。但刘陶的性格决定了他无法做到视而不见。他看到上将军梁冀仗着有太后撑腰在朝廷中独断专行,而汉桓帝在位多年却无子嗣,全国各地连年灾荒,出现了许多异常现象。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以奏折的形式对国政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一首词中有句名言:“踏遍青山人未老,辅导山河,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刘陶的勇敢行为,虽与毛泽东的诗词中的激昂情绪有所不同,但他的行动同样充满了激情。与辅导山河的豪情壮志相比,实际行动中遭遇的阻力更为猛烈。刘陶的奏折不仅批评了那些权臣,更是直接指责了天子。
在奏折中,刘陶首先高度赞扬了汉高祖刘邦从平民崛起,创立大业,并在称帝后仍然勤政爱民的精神。然后他严厉批评了汉桓帝,指责他未能继承先祖的勤政精神,反而将王权交给外戚,导致奸佞当道,百姓流离失所。
刘陶认为,由于汉桓帝的失德,上天降下灾异以示警告。汉桓帝并未觉醒,反而沉迷于享乐,导致国家混乱,官员暴虐不仁,百姓冤死无数。刘陶希望汉桓帝能从秦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明白外戚权力对国家带来的危害,并重用贤臣,摧毁奸党,清理万里。
奏折呈上后却如石沉大海,汉桓帝并未回应。他的沉默并非简单的拒绝,而是他明白自己的皇位之所以能稳固,背后有外戚的支持。包括后来的汉灵帝宠信太监权力,都是出于皇帝们借助外力来巩固自身地位的策略。
刘陶从国家和大义的角度出发提出建议,却忽略了从汉桓帝自身的立场去思考。尽管他的建议切中要害,但汉桓帝并未采纳。汉桓帝并未治刘陶的罪,这已是他体谅刘陶的报国之心。一个人要想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首先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寻求最大的共赢。如果刘陶能在汉桓帝巩固皇权和百姓安康之间找到一条共赢之路,或许他的建议会被采纳。
后来有人向朝廷建议因民间贫困是因为货币面值过小而铸造大钱时,刘陶反对这一做法。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朝廷未能实行善政而非货币面值问题。只要朝廷善待民众响应民众的呼声就能解决民生问题。汉桓帝认同了他的观点并采纳了他的建议。然而尽管刘陶的建议看起来合理但实际上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所以汉代的经济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百姓的生活依然困苦。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