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功劳比李善长大为什么只得到一个伯爵

历史文化 2025-01-19 17:39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大家好,我是一位热爱历史的小编。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与李善长的一些故事。

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随后进行了大规模地功臣封赏。其中,六位公爵的封赏引人注目。这些公爵包括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和常茂。乍一看,这些名字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其中的玄机。

在这些公爵中,李善长是唯一的文官,其他的都是战功赫赫的武将。这些武将的封赏无可争议,但李善长在没有显著战功的情况下却获得了高位,这其中蕴含着朱元璋的驭人之术。我们可以将其与刘伯温进行对比来进一步了解。

刘伯温是浙田县人,他在攻城拔寨、判断形势方面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立下赫赫战功。而李善长则一直在幕后担任管家婆的角色,负责督运粮草、收税、记账等工作。在最后的封赏中,刘伯温仅被封为伯爵,与李善长的待遇相差甚远。从俸禄上看,两人的差距更是悬殊。

这就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李善长虽然也有功劳,但他长期居于幕后,并不足以让所有人信服。朱元璋之所以扶植他,是因为他明白即使将李善长捧得再高,他也无法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而刘伯温则不同,他不仅擅长休养生息、治国安天下,还在军事上有着深厚的谋略,尤其在判断大形势上有着独到的眼光。在战争年代,他是一位难得的奇才。但在太平盛世,他的这些才能可能引发造反的风险。

朱元璋作为一位明智的君王,自然明白这一点。他担心刘伯温如果有不臣之心,将会对他构成极大的威胁。虽然刘伯温一再表明自己并无贪图权势之心,但朱元璋仍然不敢完全相信。他在官位和俸禄上刻意贬低刘伯温。

刘伯温也明白朱元璋的顾虑,因此多次提出归乡养老的请求。但朱元璋并不允许,因为他还需要刘伯温来牵制李善长,防止李善长势力过大。这是朱元璋独特的用人之术。

相对于这些事迹,朱元璋废除宰相制的事情更是令人震惊。在继李善长之后,大明朝出现了牛逼的宰相胡惟庸。朱元璋已经对丞相制度产生了不满。他通过放纵胡惟庸胡作非为,然后在暗中监视,等待时机成熟后一举废除宰相制度。

这引发了轩然大波,许多文臣武将反对这一举措。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采取了最强硬的手段,株连了三万多人后,才使这个案件尘埃落定。从此,大明王朝只有天子当国,再无相国作乱。这就是朱元璋的智慧和决心。

朱元璋的这些举措展现了他独特的用人之术和智谋。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驾驭人才,确保大明王朝的稳固和繁荣。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