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随想

历史文化 2025-01-19 17:00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游历四方,读遍万卷书,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造物主的神奇,想要成为万物智慧的集大成者,更需在历史长河中探寻前人的智慧。在历史的尘埃中,总有那么一群人留下的足迹,让我们驻足瞻仰,感受跨越时空的古老思想。

在阅读的各类杂志报刊中,我钟爱摄影类的期刊。休闲时光,一杯淡茶,一本杂志,便足以让我沉浸在色彩斑斓的世界中。我更偏爱那些展现人文景观的作品。无论是摩崖石刻、客家圆楼还是皇家宝殿,那些依山而建、承载着历史与智慧的人文景观,总是让我陶醉其中。

平面的照片虽然生动,却远不能满足我对前人智慧的渴望。我总想亲自走上前,去触摸那些历史的痕迹。哪怕只是几块风化的石头,或是荒草丛生的小坟丘,我都想去看一看、想一想。在行走中感悟,书本之外别有洞天,有时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惊喜源自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是前人智慧与自身学识的碰撞,更是古今情怀的共鸣。

我曾游览过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中的北京故宫和曲阜三孔,站在深宫红墙黄瓦之间,我感受到了皇权的威严和尊荣。作为一个后世的普通游人,我始终无法跨越与祖先之间的距离。然而在山海关之行中,我获得了不同的感受。

山海关之行让我有了强烈的代入感。踏上靖边楼的青砖台阶的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前人的气息。我想象自己站在高大的城墙之上,手持冷火器,守卫身后的万里华夏。王昌龄的《出塞二首》中的情感不仅仅存在于盛唐,更在山海关的将士身上得到了体现。随着战争手段的发展,山海关的将士需要付出更大的牺牲才能守住这座边塞孤城。山海关作为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伤痛。

山海关的城墙损坏严重的一侧是面向古代边塞少数民族的,处处可见后世修补的痕迹。这不仅仅是风吹日晒的结果,更多的是战争的摧残。从唐朝末年的火器应用,到明清两代火器的成熟,再到近现代的战争,山海关见证了战争的惨烈和破坏力。无论是皇太极的犯边、明朝最后精锐的决战、八国联军的侵华、还是日本强盗的入侵榆关一战,山海关都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伤痛。即使近百年后我登上城墙,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阵痛。

追溯历史渊源,山海关由明朝开国上将徐达花费两年时间建造而成北方重镇。后世明朝名将戚继光镇守长城长达十六年之久。在他的诗中描绘了山海关城墙的巍峨肃穆和将士们的严整军容以及随时准备消灭来犯之敌的决心。在历史的长河中探寻山海关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的沧桑和人类的勇敢坚强。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