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前满清朝野曾鼓吹所谓东征
在甲午中日和平的前夜,清王朝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面对持续存在的对日文明劣势,清王朝的重要官员和知识分子被蒙蔽了双眼,未能充分理解日本的野心。尽管当时已有人触摸到了清王朝战败的脉搏,但几乎没有人预料到清王朝会在甲午和平中败得如此狼狈。本文讲述了甲午海战前清代在外交上的一些事件,揭示了清王朝如何在盲目自信的心态驱使下,在军事外交上接连失误,被蓄谋已久的日本抓住机会,留下了可乘之机。
高傲对待新生的日本
自战争后,尽管一些开明的官员开始认真审视世界,但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东方列强,而非日本。历史上的文化优越感滋养了中国人的中华文化自豪感,许多中国官员将日本视为“蕞尔三岛”的“东夷小国”,这种高傲的态度导致了他们对日本的了解不足。即便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这样的重大事件中,也未能引起中国朝野的足够关注。甚至在1874年日本策划侵台事件,暴露了其侵略野心时,清也未能高度警惕。当时,许多出版物嘲笑日本,甚至有人大力宣传征日论,为日本恢复幕府体制出谋划策。
法国驻华公使施阿兰对此表示批评,他认为那个时期的中国似乎对自己的处境毫不关心,没有意识到正在崛起的日本的威胁。他甚至评价李鸿章是唯一真正懂得现代化国家必要的装备的中国人,但李鸿章却宁愿沉浸在自豪自信中,忽视可能的敌人,满足于幻想中的强大和丰富的资源。
史料记载了一件大事,能够反映当时清代的心态。1876年,年仅30岁的日本驻清国特命全权公使森有礼在访问天津时,遭到了李鸿章的不满和批评。森有礼用理智的话语回应了李鸿章对西式打扮和日本现代化的看法。这也反映了当时清代官员对现代化的误解和对日本的轻视。
“长崎事件”加剧日本反清情绪
清代不仅在思想上轻视日本,在实际行动上也不断寻找机会对日本“展示国威”。其中,“长崎事件”在清日关系中极为敏感,可以说是两国关系恶化的。北洋海军的一次例行训练后,舰队到达长崎进行维修,实际上是在展示军威。一次意外的事件引发了水兵与当地日本人的冲突,造成了人员伤亡。
长崎事件是清王朝展示国威的意外插曲。虽然最终以两国间的相互赔偿解决,但这一事件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在日本的推动下,日本民间的反华、仇华、排华情绪被激发起来。日本媒体将北洋舰队的到来描述为江户时期美国黑船威胁的再现。这一事件甚至催生了几部以如何击沉北洋舰队为主题的小说,连儿童也参与到了这场游戏的狂欢中。
事件过后,日本加快了海军建设的步伐。从天皇到贵族、富豪,纷纷为海防捐款。短短时间内,日本的海军实力已经超越了北洋舰队。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日本的决心和毅力,也为日后的中日战争埋下了伏笔。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