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满族语有着怎样的关系普通话是满族语演化而来的吗

历史文化 2025-01-10 17:26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但无论是哪片土地上的方言,它们都属于汉语这一大家庭是毋庸置疑的。这其中,汉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方言的发音千差万别,但汉语的书面语言却高度统一。尽管以粤语、吴语等方言发音书写的文字也存在,但这些都被认为是非正规的。即使在香港这样的特殊地区,官方公文也从不使用粤语的书面语。除了汉字本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汉语有标准语。

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语言的不统一显然是不行的。那么,我国目前通用的语言是什么呢?那就是普通话——一种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语言。那么,有一种流传广泛的说法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口音其实是源于清代满族人说的不标准的汉语,这是真的吗?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说说普通话的历史。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来自欧洲语言的词汇——Mandarin。这个词在英文中意为官话,也用来指代现在的普通话。这个词最早是葡萄牙人对明朝官员的称呼,最早出现在16世纪初期的文献中。它来源于马来语中的“menteri”,意为官员,而这个词又源自梵文的“mantrin”。英语中的Mandarin Chinese指的就是官员所使用的汉语。也就是说,西方人对汉语标准语的判断依据就是朝廷官僚所使用的语言,因此也称之为“官话”。现在,“官话”已成为汉语中最大的一种方言,而普通话(北京话)就是官话的一种。

怎么判断一种语言是否是官话呢?其实也比较简单。让只懂普通话的人听一听,如果大致能听懂,那就是官话,比如河南话(中原官话)、四川话(西南官话);如果基本听不懂,那就不是官话,比如苏州话(吴语)、南昌话(赣语)、广州话(粤语)。我们现在使用的普通话其实就是北京官话,它的前身是明清时期的北方官话。

明朝时期,继承了元朝的“壹以中原雅音为正”,但因为根基在南方江淮地区,所以参照了江淮官话,最终形成南京官话作为国家标准语音(明初首都即在南京)。但明朝迁都北京后,南京官话受到北京语音和北方话的腔调影响,逐渐产生了含有北京声调的官话。北京官话在当时仍不成熟,主要在民间通行,地位较低,官场仍以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烤鸭据说也与这一波南京移民有关。

到了清朝时期,虽然统治者注重汉化并融入中原王朝的文化之中,但对满人也采取了文化保护的政策。满语满服在当时受到重视。然而在大环境下缺乏市场的情况下,满语逐渐式微。旗人改说汉语成为一种趋势。那么普通话是否就是这些蹩脚的汉语呢?可能性很小。满语和汉话在音韵学上毫无联系且属于完全不同的体系。现在的满语虽然几乎没人使用但仍有会说的人存在这一点许多专家已经进行过研究证实。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