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与洛阳之争,天后的都市:洛阳的最后辉煌
今日焦点:长安与洛阳的较量,天后时代的辉煌——洛阳的极致风采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历史探索节目。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武则天迁都的历史篇章。洛阳,这座在儒家意识形态中占据极端重要地位的古都,其神圣地位在武则天时代达到了顶峰。作为武周政权的都城,洛阳与武周政权的命运紧密相连。它不仅取代了长安的首都地位,更在真正的历史意义上,成为武则天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信仰的中心。这种崇高的地位,甚至影响了日本的文化设计,日本京都的设计和命名更多地受到了洛阳的影响,而非长安。直至历史进入幕府时代,前往京都仍被称为“上洛”。
武周政权覆灭后,洛阳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被彻底终结。虽然玄宗曾尝试巡幸洛阳,但最终放弃了这座城市。自此以后,洛阳再未回到历史舞台的中心。
洛阳,这个王者居住的“土中”或世界之中的理念,在三代时期已经成熟。商人以五方观点将边境划分为五,商王的直接统治区域被称为“中商”。纬书《孝经援神契》云:“八方之广,周洛为中,于是筑新邑,营定九鼎,以为王之东都。”在浑天说中,只有特定的地方才能产生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地中,也就是夏至日正午时的子午线。所有的测量都必须在地中进行,否则数据就不可靠。地中测影,不仅测量时间(如冬至为阳气初生等)、空间(地面距离、宇宙长度),还关乎国家命运,是一个极端神圣而重要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在洛阳。
武周政权在意识形态上追宗周代,因此在国家礼仪和装饰器具方面,大量使用与周代相关的符号和思维元素。武则天迁都洛阳,也是基于这一思维背景。洛阳与周代的神圣性紧密相连,武则天迁都洛阳本身,就是以洛阳“土中”或世界之中的地位否定长安政权的合法性。
对于武则天迁都的决定,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有的学者将其归因于武则天个人的情感因素——在她毒死王皇后和萧淑妃后,常常看到她们的鬼魂作祟,因此长期留在洛阳。事实上,长安与洛阳之争,几乎贯穿了唐代以前所有的时代。
从西汉末期开始,洛阳被赋予了强烈的儒家神圣性,建都长安常被描述为仅出于维护统治安全的权宜之计。如西汉末年汉元帝改制,博士冀奉倡言迁都洛阳以“正本”。王莽争夺汉朝政权时,也规划迁都“土中居雒阳之都”。不过王莽的迁都计划最终因新朝的迅速崩溃而未能实现。
刘秀以儒术治国,建都洛阳,具有强烈的拨乱反正、恢复“周制”的色彩。围绕长安与洛阳的争论,辞赋家们创作了许多相关作品。如班固的《东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等都强调了洛阳在世界之中的地位及其与儒家礼制的关系,认为洛阳才是理想的首都。
在武则天的政治宣传中,突出洛阳、贬低长安是一个重要主题。她铸造九鼎时,就体现了这一精神。九鼎按方位安放,代表洛阳为中心的豫州的永昌鼎位于中央,其他八鼎(包括代表长安的鼎)则按照各自的方位环绕永昌鼎。这从视觉构造上无可置疑地宣示了洛阳的崇高地位——位于世界之中,就连李唐的旧都长安也只能环绕洛阳作为衬托。永昌鼎在视觉上比其他八个鼎更为高大,彰显了神都的伟大地位。这种形象给帝国臣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相当深刻。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我们下期再见!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