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人品与文品不相符,他做过哪些毁人品的事

历史文化 2024-12-25 17:47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宋之问,这位文人墨客,虽才华横溢,却品行不佳,为人所不齿。在唐中宗时期,他以告密立功而升迁,一生趋炎附势,只为谋取私利。他的丑行终究难以掩盖,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终结了其卑劣的一生。那么,他究竟做了哪些令人不齿的事情呢?接下来,我们将揭开他的丑恶行径。

先来讲两个关于著作权的公案。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某诗人到灵隐寺游玩,吟出两句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然后卡壳了,不知如何续写。这时,灵隐寺里的一个老和尚提示他:“何不对‘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老和尚的提示让诗人的思路豁然开朗,完成了整首诗。这个某诗人就是宋之问。人们传言这个老和尚叫骆宾王,但实际上这很可能是为了增加故事的传播性而附会上的。宋之问的才华在诗歌方面确实有造诣,他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律诗的推广和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再来看另一个公案,这更像是一桩因“财”的案件。刘希夷是一位单纯的青年,他兴致勃勃地展示给舅舅一首诗《代悲白头翁》,其中有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舅舅非常喜爱这两句诗,要求刘希夷转让给他。刘希夷当时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同意了,但事后又后悔。舅舅因为得不到这两句诗而愤怒地压死了刘希夷。这个故事被记录在《唐才子传》中,但真实性存疑。从创作角度看,刘希夷的诗偏向于古风,与当时的流行调调不太合拍。宋之问等人推行的律诗才是当时的流行风格。这个故事很可能是故意往宋之问头上扣屎盆子。

宋之问的人品卑劣,丢尽了文人的脸。他的行为让人无法将其与才华横溢的诗人联系在一起。虽然有些故事可能是为了增加传播性而夸大或附会上的,但他的行为确实让人不齿。尽管如此,他在诗歌方面的才华和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宋之问,一位在唐诗天空中熠熠生辉的诗人,其最为人熟知的一首诗《渡汉江》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令人瞩目。该诗虽无背景、身份和经历的赘述,却以纯粹的心理状态描摹引发无数读者的情感共鸣,无疑是文学史上“形象大于思维”的杰出典范。

背后的故事却揭示了他的诗作背后的人性复杂。宋之问曾因媚附张易之而在公元705年被贬为泷州参军。苦难的经历使他日夜思念繁华的洛阳,终于“经冬复立春”后偷溜回洛阳。躲在好友张仲之家的他,得知好友密谋除去当朝宰相武三思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告发。王同皎因此被斩,张仲之全家被杀,而宋之问却逃过了追究,甚至获得了更高的职位。

这样的人品令人大跌眼镜。在唐朝文人中,宋之问的行为无疑是最为无骨气的。与其他媚附张易之的文人不同,他不仅仅是写诗拍马屁,更是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他的行为让人不禁感叹,“宋之问实在是木秀于林”。他的人生围绕着不同的势力转换,从张易之兄弟到武三思再到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他的诗才始终被用来投机取利。最终他的行为被太平公主揭露,被贬出京城,最终在玄宗的赐死令下丧命。

读宋之问的故事,让人不禁思考:是他的时代造就了他,还是他内心的贪婪和卑污让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他的生命历程仿佛一颗流星,短暂而耀眼,但最终陨落。《新唐书》对他的最后时刻记录道:“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他的死状显得苍白无力,与冉祖雍的死得其所形成鲜明对比。如果冉祖雍知道宋之问的为人,是否会后悔与他为伍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之问的名字虽远不及他的诗作光华灿烂,但他的故事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贪婪和卑污往往会让人迷失自我,走向毁灭。而他的诗作则成为了永恒的灵魂之音,流传千年。

上一篇:许仙与白娘子爱情发生在哪个朝代?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