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吃螃蟹成风潮 宋仁宗因被禁食蟹竟恨母亲
在这个美食星球上,螃蟹无疑是中国餐桌上的璀璨明珠。中国人视螃蟹为美食之魂,诸如香辣蟹、蟹酿橙、清蒸河蟹、蟹黄汤包和蟹粉狮子头等佳肴,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当中秋与重阳两大传统节日来临时,赏月品蟹,登高享螯,更是成为了全国各地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动。
这种美食风尚并非今日才兴起,早在宋代就已风靡。宋仁宗,这位历史上的美食爱好者,从小就对螃蟹情有独钟。据司马光记载,宋仁宗对螃蟹的热爱到了无法克制的地步,吃多了之后甚至出现了头晕目眩、四肢麻木、咳嗽吐痰和便秘等症状。
宋代的文学家们也对此热衷不已。欧阳修在退休前写信给儿子,提到安徽阜阳的螃蟹比京城的都市场出售的要鲜美得多,价格也很实惠,所以他打算晚年搬到阜阳去居住。实际上,他不仅在阜阳买了房子,还在那里过上了悠闲的生活,饮酒吃蟹,令人羡慕。
苏东坡也是螃蟹的狂热粉丝。他的赋文中描述了自己最爱的几种美食,其中就包括秋后成熟的螃蟹那两只蟹螯。但最爱吃螃蟹的宋代官员并非他们,而是一位名叫钱昆的杭州官员。他爱螃蟹到了离开螃蟹就无法生存的地步,他的这一喜好甚至影响到了他的职业选择。
不仅仅是官员,许多宋代百姓也酷爱食蟹。南宋洪迈的笔记中记载了许多百姓吃蟹的故事。例如,浙江湖州的一位老太太每年螃蟹上市时,都要买回家几十只,看到哪只爬出来就先煮哪只。如果把她一生吃的蟹都堆起来,恐怕能堆成一座蟹山。
北宋国都开封的街头小吃中,卖蟹是一大特色。在潘楼这样的大酒楼里,每天早上都有人摆摊卖蟹,无论是鲜蟹还是糟蟹,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对螃蟹的热爱已经达到了顶峰。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螃蟹都是不可或缺的美食。南宋国都杭州的饮食市场热闹非凡,蟹行满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行业协会——蟹行。这背后,无疑反映了一批酷爱吃蟹的市民的存在。
一些宋代人却未曾有幸品尝过蟹的美味。沈括的笔记中记载,陕西的河道里不产螃蟹,因此大部分陕西人一生都未曾见过螃蟹。一位陕西的穷人弄到一只螃蟹,却因为不敢食用,只能将其风干后挂在墙上当作装饰品。当邻居们看到这只螃蟹时,起初害怕得不敢靠近,认为它是魔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将其视为辟邪之物,每当有小孩受惊吓,都会把这只螃蟹挂在大门口,以抵挡小鬼。
也有宋人敢于尝试吃蟹,但他们并不擅长烹饪。如今我们吃蟹最推崇的烹饪方式是清蒸,但在宋代,大多数的南方食客并不懂得清蒸的魅力。他们更倾向于一些令人费解的烹饪方式:
一是油炸。在东京汴梁街头,有一种“炸蟹”非常受欢迎。大蟹被洗净、去沙、剁去爪尖、剔去内脏后剁成四段,然后撒上面粉,放入油锅中炸黄。这样的烹饪方式将螃蟹独有的美味破坏殆尽,实在令人惋惜。
二是水煮。北宋时华夏饭馆常做的“螃蟹羹”也是先将螃蟹处理干净后剁成四段,再煮到蟹肉发红,最后撒盐浇醋。
三是生腌。这种吃法最为不可思议,但在宋代却非常流行,甚至在天子的御宴上也会出现。生腌的蟹被处理干净后,用刀剁碎,然后加入各种调料如盐、醋、花椒等生食。南宋的美食家们称这道快速的菜为“蟹生”或“洗手蟹”,但这样的蟹真的好吃吗?至少我不敢尝试。
宋代也有真正理解蟹的美食家。他们会制作“蟹酿橙”和“蟹黄兜子”。蟹酿橙是一道蒸蟹佳肴,将蟹肉或小蟹塞入挖空的橙子中,然后蒸制。橙子的香气能提鲜,果汁能去腥,果皮还能锁住蟹肉的汤汁。而蟹黄兜子则类似于现在的蟹黄汤包,是用蟹黄和肥猪肉做馅儿,用豆腐衣做皮儿包成的美食。宋代应该也有蟹黄汤包,据曾敏行记录,北宋巨猾臣蔡京在宴请百官时,就曾上过一盘“蟹黄馒头”,这大概就是现在的蟹黄汤包的前身。无论是哪种烹饪方式制作出的蟹肴都让人垂涎欲滴,展现了宋代美食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魅力。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