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文夕大火,究竟是哪位放的?

历史文化 2024-12-20 19:33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随着电视剧的热播,文夕大火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令人震惊。这场二战中的惨剧背后的故事仍然引人深思。那么,究竟是谁下令放火烧城的呢?让我们回溯历史,探寻真相。

在1940年,父亲被任命为军队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平易近主义青年团地方做事会书记长。这个时代,父亲与政治部主管宣扬的第三厅厅长郭沫若之间存在微妙的过节。事实上,在重庆时代,父亲一直在保护郭沫若等人。尽管有人想把郭沫若一派文人架空进来,但父亲不仅没这样做,还在政治部设立了文明任务委员会,请郭沫若负责安顿这些左派文人。父亲的意图非常明确:“我特地为我们左派文明人成立了一个租界!”郭沫若的一个举动让父亲深感失望。在抗日战争的中期,重庆的左倾文明人充满了对间谍的恐惧,他们纷纷向香港、南洋转移。为此,父亲召集文明界人士发言并包管他们在重庆的安全。郭沫若却讽刺父亲的发言。从香港寄来的剪报上,郭沫若的话语让父亲感到被误解和伤害。父亲愤怒地写信诘责郭沫若,而郭沫若则礼貌地回应了一下,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冷淡了。

在长沙大火事件中,郭沫若和父亲的关系再次受到考验。这段经历我根据父亲留下的材料和他的一些叙述来讲述一下大概的经过,然后你再根据史实加以补充完善。

在1938年武汉沦陷后,长沙形势危急。蒋介石曾在会上强调焦土抗战的重要性,并将焚城的重任交给了父亲。父亲接到命令后,开始着手准备焚城筹划。在行动开始前,由于误传日军已至的消息,戒备司令部、差人局和戒备二团仓促纵火。此时日军离长沙还有200多里。最高军队虽然下达了筹办毁城的文书,但并没有正式下达毁城的命令。然而谎言却在长沙城中迅速传播,导致全城人心惶惑。大火从省当局和差人局等重点部分开始燃烧,然后蔓延到学校和医院等单位,最后连家带户都被点燃。大火将连绵几千米的长沙古城烧为灰烬,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据政治部观察统计,有2000多人在火警中死亡,烧伤者不计其数。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战争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长沙,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曾经遭受了一场惨重的灾难。省当局、银行、学校、工厂、医院等建筑物几乎被摧毁殆尽,无论是私有财物还是市民的公有财产,能逃过劫难的百里挑一,损失无法估量。这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和损失,让人心痛不已。

虽然有很多证据表明这场火灾是擅自行动所致,与最高军队和湖南省主席等有关,但作为湖南省主席的父亲,也负有疏忽之责。当时有人猜测,这与蒋介石的焚城电文有关。如果没有那封电文,父亲他们可能不会那么匆忙地做准备。也有人说,如果不焚城,日本军可能会攻击长沙,烧城是为了保城。

长沙这座名城一夜之间成为瓦砾场,父亲深感愧疚和痛心。他明白自己应该承担责任,内心承受着繁重的负担。母亲说,父亲平时是个做事果断的人,但大火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变得犹豫不决。

蒋介石随即飞到长沙,将戒备司令等人托付军法审讯,父亲则撤职留任,负责善后事宜。1958年12月号郭沫若的作品中,对长沙大火有这样的描述:“纵火烧长沙,是张治中、潘公展等人的大过错。他们想建立一次奇勋,模仿库图索夫的火烧莫斯科。”

父亲看到这些带有个人攻击的描绘,非常愤怒,认为一些言论过于偏激。他想向周伯伯陈述情况,但又担心被认为是告“御状”,于是直接写信给了郭沫若。

后来,周伯伯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地方统战部负责人告诉父亲,郭沫若的描写不合适,要求他更正。在父亲给郭沫若的信中,对郭沫若所说的不实之处逐一进行了反驳。

父亲指出,11月12日他和陈诚讨论过焦土策略,火灾发生时大家都在睡梦中。关于周公几乎葬身火窟的说法更是谣言。12日晚上他还与周伯伯通过电话,邀请他13日中午一起吃饭讨论。至于潘公展,更是冤枉,他任秘书长的日子很短,大火前几天就去了沅陵。

郭沫若收到父亲的信后回信表示理解并承认了错误之处。父亲在收到信的三天后给郭沫若又写了一封信指出逻辑上的不合理之处。后来据百花文艺出版社回忆,父亲的信确实计划作为附录发表,但最终由于郭沫若直接做了修改而搁置了。直到“文革”中这部存有信的书被造反派抄走,“文革”后被退回时信已经不见了。后来郭沫若向父亲道歉并表示了感激之情。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教导的教训以及古代人从前人之鉴汲取教训的智慧。国强则不败的历史理念以及文夕大火的历史教训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机遇。

上一篇:阿莱西亚战使凯撒的军事生涯达到顶峰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