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和中国皇帝的区别 日本天皇和中国皇帝有何不同
日本天皇和中国皇帝有何不同?日本天皇制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近代明治维新后宣称“万世一系”并写入宪法,即日本从古代起没有改换朝代,始终都是皇室一系。而中国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
腰挎战刀,全副武装,目光坚毅,冷酷骄横——这是明治时期,分发到日本各所学校、年轻的日本明治天皇照片概貌,亦可谓历代日本天皇的标准像。
应该说,这种形象令人不乏感到残酷和暴力,但他们的残暴却基本定格为“外向型”,日本天皇号称万代一系,从未出现过一个“内向型暴君”,没有一个天皇对本国人发动过大规模的清洗与屠杀。
这与日本天皇大部历史时间里是“虚君”有关。,即便是一些掌管实权的天皇、皇子皇兄们,也几无“内屠”发生。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中不可想象,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和一个王朝,都是暴君频出,而且大多是对本国人下手。秦朝仅历二世,但从秦始皇到秦二世,在对内施暴上,一个比一个狠。
清朝十二帝,虽然几乎无昏君,而且还是“草原狼”血脉,入主中原后,他们很快从“草原狼”退化为“圈中狼”,在对外忍让丧权辱国、对内残忍血腥镇压上,比汉族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诸如晚晴实际统治者、“准女皇”叶赫那拉氏慈禧,最能代表她的内外术,是这句众所周知的名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诸多解读历史的人把这句话加到了慈禧卖国的铁证堆里,很多人却忽略了慈禧这句话的真实心态——她在骨子里是把被征服的华夏人当奴才,宁可将奴仆的东西送人,也不物归原主。虽然他们不是汉民族皇族,但却据有比汉民族皇帝更深的“牧羊”心态。在血缘上,他们自以为高贵,将汉血视为卑贱,不允许满汉通婚。奴隶主绝对与奴隶划清界限。在“牧羊”手段上,无论于朝野还是民间,无论是反抗皇家的太平军还是巴结皇家的义和团军,翻脸无情,任意杀戮,无所不用其极。
同为皇帝,为何两样做派?东海对面的日本天皇为何没有中国皇帝“内残外忍”传统?
这还是涉及“同类不同道”问题。
此前已经详述中国君主大都尊奉中原狼道,践行“内残外忍”四字要诀。古代日本虽曾以中国为师,但在“帝道”上却与中国大不同。虽然从军事技术上,日本天皇不像中世纪女真、蒙古那样率铁骑打打杀杀,但从“道”上观察,从古至今日本显然与古代游牧民族大同小异崇尚铁血立世,对外狼性征服。这种“海狼”秉性与草原狼不相上下,却与“圈中狼”背道而驰、甚至是“内残外忍”的“圈中狼”之克星性格。
日本的狼道,重心在外而非内,这里的文化原因林林总总,但最主要的一条,是他们出于生存环境的危机而产生的“团结本能”——如果想立于不败之地,或进入强国之林,本民族内部精神领袖就不能搞自相残杀,必须保留全民族同仇敌忾、抱团取暖的号召力感召力。这种意识,在“永远正确”的天皇大脑中,根深蒂固,不可动摇。
所以,从古至今,即便是没有进入“文明世界”,无论天皇是虚君还是实君,日本也没有出现过“内向暴君”。他们的残暴多体现在对外战争。
中日两国君主,践行的狼道内外有别,最终成为两种不可同日而语的物种。后来甲午战争结果就证明了这一点。中日甲午战争时,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娘俩其实是站在了一起,但结果说明无论“帝党”还是“后党”,即便是加起来,也不是“蕞尔小国”明治天皇的对手。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