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经济危机

历史文化 2022-08-06 20:19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天,这一天估计给当时的美国人留下了很多恐怖的阴影,这一天在美国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之前的美国一片歌舞升平,经济看似非常的繁荣。却爆发了计划之外意料之中的经济危机,这就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罗斯福照片
  罗斯福照片
  1939年的夏天,美国通用公司的股票飙升,从268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也在上升。那时候人们见面的话题不是最近过的怎么样啊之类的,而是你买了买那个股票,哪支股票又上升了这样的话题,除了股票人们似乎都不能谈论别的东西了,太多人在股票中受益。人们就陷入这种股票持续上涨经济看似一片大好的泡沫中,直到这一年的9月份,美国财务部的部长还信誓旦旦的跟民众保证,大意为你们放心啊,尽情的享受,咱们美国的经济会一直这么繁荣下去的,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变成富翁的。
  悲剧就这么无情的发生了,这一年的10月24日,美国的金融界彻底的崩盘了,股票在一夜之间从顶峰滑落低谷,价格下降的速度甚至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可见速度有多快。从股票市场的崩盘开始美国就进入了长达四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经济危机爆发,而且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范围非常之大。美国也从一个繁荣的国家变成一片苦海,就在这时,罗斯福站了出来,这就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查看更多
1929年经济危机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如何解决的
  1929年经济危机指的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的大危机。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blob.png
  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国家在一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1919--1920经历了短暂的经济危机,从1924年起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1925年欧洲工业产量恢复到1913年水平并继续快速增长。,这一时期已潜伏着许多矛盾。国际金融状况比1914年以前更为脆弱。
  ,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繁荣并未带来共同富裕。相反,加剧了贫富差距。例如美国,到1929年,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这就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即使繁荣时期,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大批工人失业。1921--1929年,美国失业者平均每年都在220万人以上。英国失业率在最低的1927年也达9.7%,而瑞典则从未低于10%。失业的存在必然降低社会购买力,为危机准备了条件。
  第三,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工业产品越积越多。如小麦、糖、咖啡、橡胶、铜等等均出现此类情况。
  第四,伴随着20年代的繁荣出现的地产和股票投机狂热(特别是后一种投机活动,使得股票市场价格猛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这种空前猖獗的金融投机活动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
  第五,自1924年执行道威斯计划起,德国从美国得到大笔借款,德国以此向其他国家支付战争赔款。这种对美国过度的依赖,成为德国经济不稳固的主要原因。一旦美国"伤风",德国经济就会"感冒"。,也使得国际金融关系中潜伏的危机为表面上似乎牢固的信贷关系的假象所掩盖。
  正是在上述种种矛盾的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大危机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表现
  它表现为大批银行倒闭,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破产,市场萧条,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爆发规律
  1825年,经济危机第一次在英国爆发以后,每隔8~10年重演一次。
  特点
  ①涉及范围特别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及各生产部门;
  ②持续时间特别长:从1929-1933年,历时长达5年;
  ③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
  过程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成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并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29日,交易所股价再度狂跌。一天之内1600多万股票被抛售,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金融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到来。
  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
  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解决措施
  罗斯福新政
  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 D。Roosevelt,1882-1945)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New Deal)救治经济危机,并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他的"大胆实验"。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贬值美元,刺激出口;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全国工业复兴法》(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y Act)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Blue Eagle),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25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时代周刊》在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蓝鹰。]
  "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新政并没有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因经济危机的根源还存在.
  效果和影响:
  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大胆借鉴社会主义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国家
  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意大利:发动对外战争
  日本: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影响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二严重的经济危机,它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1933与1929年相比,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三千多万工人失业,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激发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1929年经济危机日本400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
  日本这个国家,近代以来不断侵略中国,对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无法弥补的伤害,真的不是一个好邻居。日本的百姓也是很可怜的,在1929年那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日本发生了一件大事,持续了三年,导致日本群众的生活苦不堪言。
blob.png
  1929年秋,时间尚早,日本就提前迎来了“寒冬”。这个“寒冬”不是节气上的寒冬,而是日本经济上的“寒冬”。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1929年至1931年的经济风暴,对日本的冲击绝不亚于对世界任何地方。”实际上,真实的情况远远更严重。
  日本国内市场本来就小,其自然资源更是匮乏,日本经济的正常运转都是依靠进出口贸易来维持的。当金融风暴席卷日本的时候,日本受到的伤害自然就很大了。
blob.png
  因为金融风暴,日本大多数工厂都关门了,将近400万人失去了工作,没了生活来源;农民的生活也不好过,500万户农民也彻底破产。生活的艰难又导致了后面悲剧的发生。
  在当时的日本,为了生活,很多家庭不得不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妓院去赚钱生活,,很多山村都成了没有少女的村庄。更为凄惨的是,实在是生活不下去了,一家人自杀甚至街坊邻居集体自杀的情况又出现了。
blob.png
  金融风暴给日本造成的影响很大,在金融风暴结束几年后,日本女性的身高都才只有一米四多一点,而男性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来岁。经济的萧条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日本政府为了转移民众的注意力,解决资源危机,最终走上了侵略中国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1929年苏联大萧条翻身1929年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
  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席卷西方各国的时候,苏联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经济危机,恰恰成了苏联大国崛起的良机。《青年参考》那个时期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挖掘出了苏联能够在全球经融危机中的崛起的秘密。
blob.png
  苏联人民的艰苦努力和苏联领导人基本正确的对外经济政策,使得苏联成为大萧条时期的大赢家。
  到1932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
  这一惊人的激增不仅是因为苏联生产率的提高,也是因为大萧条造成的西方各国生产率的下降。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
  从当时标志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指标——钢铁产量来看,苏联的生铁产量从1928年的330万吨增加到1932年的620万吨,钢产量从430万吨增加到590万吨,轧钢生产从340万吨增加到440万吨。机器制造业的水平也达到世界第二位。
  与苏联经济的高歌猛进相对应,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力也随之上升。
  在西方经济崩溃的,苏联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
  当时的苏联采取了下面的对外经济政策
  第一,引进技术。
  1929年,苏联同西方专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已达70多个项目,涉及冶金、工业机械、金属加工、燃料动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农业灌溉工程、汽车、轮船和飞机制造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
  截至1931年,苏联接受技术援助的项目增加到124个,总值为8300万卢布(当时,1卢布约合0.5美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尤其是在钢铁、机械、燃料动力、化工、汽车、拖拉机、飞机、造船等新的工业部门,许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
  据美国人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年)》一书介绍,斯大林曾说,“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
  第二,大量进口机器。
  这个时期,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机器的最大买主。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是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是销往苏联,到1932年这个数字为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是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50%。
  在苏联的进口总额中,1929年机器设备的进口占了30.1%,1932年则高达55.7%。1929—1932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资金总计60.1亿卢布。
  第三,重视“智力进口”。
  西方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大量的失业技术人员,他们被招聘到苏联工作。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达1919人,技术人员10655人,分别比1928年增加了4倍多和20多倍。,苏联也通过“技术援助协定”等渠道,派遣人员出国学习。1929—1933年,仅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派往国外学习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就达2000人。
  第四,吸引国外贷款。
  1929年之前,西方大国都不愿贷款给苏联,即使贷款也附有苛刻的条件。但西方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大量的过剩资本,使得苏联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
  1929—1931年,苏联先后从德国、奥地利、英国、意大利、美国、芬兰、日本、挪威、瑞典、丹麦、比利时、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私人银行获得贷款,到1933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14亿卢布。
  第五,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提出合作共赢的建议。
  1933年6月,苏联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上,提出一项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计划,建议西方国家向苏联提供长期贷款,以保证苏联正常出口,苏联则准备在短期内向国外提供总值约为10亿美元的订单,并可能在近期内购买1亿美元的有色金属,2亿美元的黑色金属,约1亿美元的纺织品、皮革原料和橡胶,约4亿美元的设备和5000万美元的消费品。
  这些建议,既有利于苏联经济发展,也有利于西方国家缓解危机,应该说展现了在国际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