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抗清将领孙承宗历史解密
孙承宗是中国明末大臣、抗清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经略蓟辽,到职后亲自勘察关外的山川关隘,支持抗清名将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练兵屯田强化边塞。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绕道入长城, 深入京都南,进攻高阳城。他率家人及全城乡民守城抗清,终因清兵势众弹尽粮绝,城破被俘,誓不降清,自缢而死。
孙承宗是河北省高阳县西庄村人,祖上是河南汤阴,洪武年间移民到高阳。孙家一支落户西庄,另一支落户赵口。他父亲名叫孙麒,孙麒生了四个儿子,孙承宗是他最小的儿子。生于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另一说正月初八)。孙家本来比较富裕,但到了孙承宗少年时代,由于孙麒大手大脚,常拿财物接济别人,家境逐渐破落。
孙承宗少年的时候很上进,17岁的时候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第二年又考了个第一名,三哥孙敬宗得第二名。但他考上举人比较晚,直到32岁才以第五名的成绩在顺天的乡试中上榜。考中进士的时候他已经42岁了。在考中进士之前,孙承宗除了在家种地,就是给大户人家的孩子当家庭教师。先是在北京御史中丞姜璧家,后来又在易县兵备道房守士家当家庭老师,再后来,房守士升官当了大同巡抚,又请孙承宗到大同教自己的两个儿子。
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会试时考中进士,但成绩并不是很好,名次排到了第115名。但殿试的时候,他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了第二名榜眼。因为考中了榜眼,进士及第,就只好在翰林院里当编修,正七品。编修是一名史官,主要是作文字工作。孙承宗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工作了10年。
这10年间,孙承宗主要做了五件事。一是本职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当时翰林院掌印官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如刘一燝就说孙公是朝廷元气的代表。二是针对朝政写过不少的奏章,劝谏万历皇帝能够发愤图强,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三是为许多地方的地方志撰写序跋(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当时的名气已经非常之大)。四是主持了两次考试,一次是应天府的乡试,李应升等名士就是在这次乡试中脱颖而出。另一次是主持万历三十八年的会试,录取了钱谦益、傅宗龙、包鸿逵等人为进士。五是请假回家协助县令周之藩、钱春等人治理水患,为此还留下了许多的传说。
万历四十二年,孙承宗的人生出现了重大的转折,他被调到了詹事府工作。这个詹事府是培养教育太子的机构,一旦太子变成了皇帝,詹事府的官员就是帝师,往往就被委以重任。万历四十八年,58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驾鹤西游,太子朱常洛接班,他就是明光宗。
这个明光宗没有当皇帝的命,在位只有29天就病死了,历史上称他为一月天子。光宗16岁的皇长子朱由校还没来得及被封为太子就直接当了皇帝,这就是明熹宗。熹宗当上皇帝之后,孙承宗被任命为经筵日讲官,不折不扣地成了皇帝的老师。作为皇帝的老师,孙承宗是十分称职的。
孙承宗不但学富五车。而且他做过多年的家教,对教育很有研究。再加上孙承宗对朝政、军事、民间生活都十分熟悉,他讲课能够紧密地联系实际。孙承宗讲话时声音很大,史书上说他"声如鼓钟,殷动墙壁"。孙承宗虽然北京话说得不是那么地道,但高阳话咬字清楚,这比当讲官的浙江人钱象坤等人强多了。所以,明熹宗朱由校非常喜欢听孙承宗讲课,说"那个胡子讲官讲得好啊!朕现在离不开他了"。渐渐地,朱由校与孙承宗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