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怎么死
历史文化 2022-07-26 09:22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鲁智深是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第十三位。鲁智深原名鲁达,当过和尚杀过人,出家后法名智深,爱喝酒爱闹事还管过菜园子,后来鲁智深因为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通缉,以躲避官兵的追捕,然后逃到五台山出家为僧,鲁智深的名字也而来。恰恰是这样的一个形象给了人们一个难以磨灭的鲁智深,因有着一身好花绣,所以绰号“花和尚”。
鲁智深怎么死的
鲁智深还是作为一个和尚打坐圆寂。梁山在宋江的带领下要归降于宋朝,就是所谓的被宋朝招安,鲁智深一向都反对招安,应该说梁山好汉大部分都反对招安。梁山归属于朝廷后,替朝廷平定辽国,平定叛乱等。鲁智深久久不能想通和释怀,所以回到了五台山,五台山就是当时鲁智深出家的地方。鲁智深找到了智真长老,问长老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长老对鲁智深一句话,鲁智深带这句话去参加了平定叛乱的战役。
之后鲁智深做的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擒拿方腊,平定叛乱。方腊起义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方腊作为起义军的首领,鲁智深凭借其武力一举拿下了方腊,平定了方腊起义。在押送方腊回朝廷的时候,经过杭州,鲁智深看着钱塘江的水,听着水声想起了长老说的话,听着潮水圆寂吧,一切尘归尘土归土,这就是你的未来。鲁智深看着一切有感而发,点起香敲其木鱼穿着僧袍,口念佛经圆寂于杭州的六和寺。
显然,小说和电视连续剧都是适当艺术加工的,据原著第一百十九回说到《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下面小编且带大家来看一下鲁智深圆寂的全过程
且说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
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何为如此?赶出何处去?”
鲁智深道“洒家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厮杀。”
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乃是钱塘江潮信响。”
鲁智深见说,吃了一惊,问道“师父,怎地唤做潮信响?”
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
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
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
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日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
寺内众僧,都只道他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汤来,与鲁智深洗浴。
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
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
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
颂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的死因
书中以神话的色彩为鲁智深之死镶上了一道靓丽的金边,但若回归到现实社会,鲁智深之死立刻便变得扑朔迷离,疑云重重。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探究鲁智深可能的几种死因
1、死于突发疾病
心梗、脑梗、脑出血都是高致命性突发疾病,而鲁智深身形偏胖,嗜酒如命,膳食单一,以肉为主,属于此类疾病的高危人群。事发前,鲁智深在睡梦中突然惊醒,提铲御敌,这种精神的一惊一乍和突然的剧烈运动,极易造成血斑的脱落堵塞,是诱发心梗、脑梗的重要原因。而折腾大半夜筋疲力尽后的高温洗浴,会造成身体水份的进一步流失,使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可加速心梗、脑梗的发生。,鲁智深死于突发心血管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以当时情况来看,鲁智深是在思维清晰,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明确表达了当晚圆寂的意愿,并且写有作为遗言的偈语,这种有计划的圆寂和突发病症碰巧发生在一起的概率应该是非常小的,这就好比一个跳楼自杀的人,半空中又突然死于心脏病一样,这种概率是存在的,但微乎其微。而且还应该明确的是,鲁智深是在听得潮信之声,顿悟“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之意后,才临时做出圆寂决定的,而并非是感觉身体不适、命不至朝才做出此决定的。立地成佛乃是僧人的最高境界,鲁智深是绝对不会拿如此神圣的事情,做为掩盖病症的幌子,而且以鲁智深一贯的为人,也不会为此而说谎。所以,鲁智深死于突发疾病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2、死于他杀
他杀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明取,以鲁智深的身手,想要在不惊动旁人的情况,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鲁智深,恐怕《水浒传》中还没有人能够做到。剩下的就只是暗害了。杭州曾经是方腊苦心经营的重镇,此间方腊的残存势力盘根错节,大战之后一时还未能完全清除,他们当中很有可能便隐匿于六和寺中。而且从方腊十分宠幸的国师邓元觉是僧人来看,和尚在方腊国中的地位不低,忠心追随方腊的僧人应该不在少数。鲁智深作为生擒方腊之人,必然被方腊余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但碍于官兵的强势镇压和鲁智深高强的本领,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当他们听得鲁智深圆寂之言时,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除掉鲁智深的良机,便趁势在鲁智深的茶酒,或者淋浴的汤水中暗渗毒药,不留痕迹地将鲁智深谋害于无形之中。鲁智深对于偈子中的圆寂之言是深信不疑的,他肯定会坚决执行,但他有可能坐到天明,然后拍着光头哈哈笑道“直娘贼,原来是洒家错会了!”但若有人在此中暗作手脚,那么鲁智深之死便成了无头冤案。方腊残党利用鲁智深的圆寂之言趁机大作手脚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以当时的尸检技术未必能检测出一些特殊的毒药,更何况当时人们正沉浸于对鲁智深坐化成佛的盲目崇拜之中,完全不会对任何可能的蛛丝马迹产生质疑。凶手利用鲁智深的圆寂之言,既能达到毒杀鲁智深的目的,又能使自己全身而退,可谓一举两得。
3、死于自杀
花和尚鲁智深夜宿杭州六和寺,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误以为战鼓擂动,提铲便欲迎敌,被旁人拉住,方知此乃钱塘江潮信。闻得“潮信”二字,鲁智深猛然想师父智真长老临别时的四句偈子“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笃信师父之言、深受宗教化身成佛思想影响的鲁智深,竟然就此以为自己功成圆满之日已到,虔诚之致地坐化。当时众人只以为鲁智深是戏言,唯有鲁智深本人信誓旦旦,虔诚以对,表达了必死之决心。依姚看江湖大胆推测,鲁智深很有可能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那样,采取自断经脉一类的方法或是服食某种药物自杀身亡,以身死来追求修行的圆满。这种舍却肉身追求成佛成神的至高境界,在许多宗教中都曾出现过,也被认为是功德圆满的象征。而且这种圆满是很讲究时机的,错过了某个机缘,很可能永远都无法遇到。深受此思维影响的鲁智深,因为前面的“逢夏而擒,遇腊而执”二言都被印证,对于接下来的“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自然会深信不疑。鲁智深是一个面上不守清规戒律之小节,心中却洞悉佛法精华之大智的僧侣,他对于自己视若神明的佛法召唤坚信不疑,必然会坚决执行。一个人为了他所笃信的信念,可以做出许多超出常人想象的事情,更何况这件事情在他看来是一件至高无上的喜事。姚看江湖一点都不怀疑鲁智深舍生取义、立地成佛的决绝,唯一不能确定的是鲁智深以何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但不管怎么说,鲁智深为了自己的信仰而自杀成仁的可能性是确实存在的。
,时值壮年的鲁智深死于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死于突发疾病的可能性存在,但需要太多的巧合相配合,故概率极低;死于他人直接刺杀的可能性基本没有;死于他人暗算的可能性较大,应超过了60%;死于为追逐信仰的至高境界而实践“圆寂”偈子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如果再考虑到鲁智深主观意识中强烈的圆寂意愿,那么此种死因很有可能便是鲁智深的直接死因。
认为,以鲁智深的性格以及他对蔡京、高俅等贪官的态度,后来他也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圆寂算是一种善终了。对此找个可能的解释话就是他整天大鱼大肉,酒肉无节,在睡觉时,突发心脏病猝死。
关于鲁智深之死
可以说,鲁智深是梁山好汉中结局最圆满的人,最终成了正果。虽是出家的和尚,但鲁智深却一直杀人放火不消停。鲁智深杀人放火是因为世上除了善还有恶,有恶就必须让率真的鲁智深来惩恶,所以他的正果是“杀”出来的正果。鲁智深被明代大哲学家李贽赞为善人、圣人、菩萨、罗汉、佛。
话说被招安后,鲁智深和宋江等人又回到五台山参见了他的师傅智真长老。临别时,长老唤过智深近前,送了他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后来,鲁智深活捉了夏侯成,应验了“逢夏而擒”;又一禅杖将方腊拍下马来,捉住了方腊,应验了“遇腊而执”。宋江见大功告成,便撺掇鲁智深还俗为官,荫子封妻,光宗耀祖。鲁智深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劝他到京师住持一个名山大刹,光显宗风。鲁智深听了,摇头叫到“都不要,多要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很不高兴。
再后来,鲁智深在浙江的一座寺庙里休息。睡到半夜忽听的窗外响声动天,鲁智深以为是战鼓响,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喊着要冲出来。和尚们笑道,那不是战鼓,是钱塘江的潮信响。鲁智深这才恍然大悟,然后拍掌大笑“洒家今已必当圆寂。”鲁智深洗浴完毕,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又喊人叫宋江来。烧了了一炉香,自迭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等宋江来时,鲁智深已做在禅椅上不动了。
只见禅床上一张纸上写道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了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活的潇洒,死的也潇洒。
鲁智深活着简简单单,没有规划,没有算计。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一不二。钉是钉,铆是铆,硬折不弯。整日算计的人,算计了自家性命;率性而活的人,终究成了正果。鲁智深的人生告诉我们简简单单才是真。鲁智深的人生就是一部哲学,它告诉我们要学会死。
死,说起来有些恐怖,其实稀松平常。人都会死,但死也有大智慧。若问如何才叫“学会了死”,俺也答不上来,因为俺不是哲学家。但俺就明白一点,当你最终面对躲也躲不开的死亡时(轻生者另当别论),能像鲁智深那样大悟、大笑,沐浴更衣,留下几句话,然后从容而去,那么,你就学会了。
鲁智深怎么死的
鲁智深还是作为一个和尚打坐圆寂。梁山在宋江的带领下要归降于宋朝,就是所谓的被宋朝招安,鲁智深一向都反对招安,应该说梁山好汉大部分都反对招安。梁山归属于朝廷后,替朝廷平定辽国,平定叛乱等。鲁智深久久不能想通和释怀,所以回到了五台山,五台山就是当时鲁智深出家的地方。鲁智深找到了智真长老,问长老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长老对鲁智深一句话,鲁智深带这句话去参加了平定叛乱的战役。
之后鲁智深做的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擒拿方腊,平定叛乱。方腊起义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方腊作为起义军的首领,鲁智深凭借其武力一举拿下了方腊,平定了方腊起义。在押送方腊回朝廷的时候,经过杭州,鲁智深看着钱塘江的水,听着水声想起了长老说的话,听着潮水圆寂吧,一切尘归尘土归土,这就是你的未来。鲁智深看着一切有感而发,点起香敲其木鱼穿着僧袍,口念佛经圆寂于杭州的六和寺。
显然,小说和电视连续剧都是适当艺术加工的,据原著第一百十九回说到《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下面小编且带大家来看一下鲁智深圆寂的全过程
且说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
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何为如此?赶出何处去?”
鲁智深道“洒家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厮杀。”
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乃是钱塘江潮信响。”
鲁智深见说,吃了一惊,问道“师父,怎地唤做潮信响?”
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
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
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
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日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
寺内众僧,都只道他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汤来,与鲁智深洗浴。
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
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
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
颂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的死因
书中以神话的色彩为鲁智深之死镶上了一道靓丽的金边,但若回归到现实社会,鲁智深之死立刻便变得扑朔迷离,疑云重重。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探究鲁智深可能的几种死因
1、死于突发疾病
心梗、脑梗、脑出血都是高致命性突发疾病,而鲁智深身形偏胖,嗜酒如命,膳食单一,以肉为主,属于此类疾病的高危人群。事发前,鲁智深在睡梦中突然惊醒,提铲御敌,这种精神的一惊一乍和突然的剧烈运动,极易造成血斑的脱落堵塞,是诱发心梗、脑梗的重要原因。而折腾大半夜筋疲力尽后的高温洗浴,会造成身体水份的进一步流失,使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可加速心梗、脑梗的发生。,鲁智深死于突发心血管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以当时情况来看,鲁智深是在思维清晰,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明确表达了当晚圆寂的意愿,并且写有作为遗言的偈语,这种有计划的圆寂和突发病症碰巧发生在一起的概率应该是非常小的,这就好比一个跳楼自杀的人,半空中又突然死于心脏病一样,这种概率是存在的,但微乎其微。而且还应该明确的是,鲁智深是在听得潮信之声,顿悟“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之意后,才临时做出圆寂决定的,而并非是感觉身体不适、命不至朝才做出此决定的。立地成佛乃是僧人的最高境界,鲁智深是绝对不会拿如此神圣的事情,做为掩盖病症的幌子,而且以鲁智深一贯的为人,也不会为此而说谎。所以,鲁智深死于突发疾病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2、死于他杀
他杀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明取,以鲁智深的身手,想要在不惊动旁人的情况,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鲁智深,恐怕《水浒传》中还没有人能够做到。剩下的就只是暗害了。杭州曾经是方腊苦心经营的重镇,此间方腊的残存势力盘根错节,大战之后一时还未能完全清除,他们当中很有可能便隐匿于六和寺中。而且从方腊十分宠幸的国师邓元觉是僧人来看,和尚在方腊国中的地位不低,忠心追随方腊的僧人应该不在少数。鲁智深作为生擒方腊之人,必然被方腊余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但碍于官兵的强势镇压和鲁智深高强的本领,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当他们听得鲁智深圆寂之言时,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除掉鲁智深的良机,便趁势在鲁智深的茶酒,或者淋浴的汤水中暗渗毒药,不留痕迹地将鲁智深谋害于无形之中。鲁智深对于偈子中的圆寂之言是深信不疑的,他肯定会坚决执行,但他有可能坐到天明,然后拍着光头哈哈笑道“直娘贼,原来是洒家错会了!”但若有人在此中暗作手脚,那么鲁智深之死便成了无头冤案。方腊残党利用鲁智深的圆寂之言趁机大作手脚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以当时的尸检技术未必能检测出一些特殊的毒药,更何况当时人们正沉浸于对鲁智深坐化成佛的盲目崇拜之中,完全不会对任何可能的蛛丝马迹产生质疑。凶手利用鲁智深的圆寂之言,既能达到毒杀鲁智深的目的,又能使自己全身而退,可谓一举两得。
3、死于自杀
花和尚鲁智深夜宿杭州六和寺,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误以为战鼓擂动,提铲便欲迎敌,被旁人拉住,方知此乃钱塘江潮信。闻得“潮信”二字,鲁智深猛然想师父智真长老临别时的四句偈子“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笃信师父之言、深受宗教化身成佛思想影响的鲁智深,竟然就此以为自己功成圆满之日已到,虔诚之致地坐化。当时众人只以为鲁智深是戏言,唯有鲁智深本人信誓旦旦,虔诚以对,表达了必死之决心。依姚看江湖大胆推测,鲁智深很有可能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那样,采取自断经脉一类的方法或是服食某种药物自杀身亡,以身死来追求修行的圆满。这种舍却肉身追求成佛成神的至高境界,在许多宗教中都曾出现过,也被认为是功德圆满的象征。而且这种圆满是很讲究时机的,错过了某个机缘,很可能永远都无法遇到。深受此思维影响的鲁智深,因为前面的“逢夏而擒,遇腊而执”二言都被印证,对于接下来的“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自然会深信不疑。鲁智深是一个面上不守清规戒律之小节,心中却洞悉佛法精华之大智的僧侣,他对于自己视若神明的佛法召唤坚信不疑,必然会坚决执行。一个人为了他所笃信的信念,可以做出许多超出常人想象的事情,更何况这件事情在他看来是一件至高无上的喜事。姚看江湖一点都不怀疑鲁智深舍生取义、立地成佛的决绝,唯一不能确定的是鲁智深以何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但不管怎么说,鲁智深为了自己的信仰而自杀成仁的可能性是确实存在的。
,时值壮年的鲁智深死于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死于突发疾病的可能性存在,但需要太多的巧合相配合,故概率极低;死于他人直接刺杀的可能性基本没有;死于他人暗算的可能性较大,应超过了60%;死于为追逐信仰的至高境界而实践“圆寂”偈子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如果再考虑到鲁智深主观意识中强烈的圆寂意愿,那么此种死因很有可能便是鲁智深的直接死因。
认为,以鲁智深的性格以及他对蔡京、高俅等贪官的态度,后来他也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圆寂算是一种善终了。对此找个可能的解释话就是他整天大鱼大肉,酒肉无节,在睡觉时,突发心脏病猝死。
关于鲁智深之死
可以说,鲁智深是梁山好汉中结局最圆满的人,最终成了正果。虽是出家的和尚,但鲁智深却一直杀人放火不消停。鲁智深杀人放火是因为世上除了善还有恶,有恶就必须让率真的鲁智深来惩恶,所以他的正果是“杀”出来的正果。鲁智深被明代大哲学家李贽赞为善人、圣人、菩萨、罗汉、佛。
话说被招安后,鲁智深和宋江等人又回到五台山参见了他的师傅智真长老。临别时,长老唤过智深近前,送了他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后来,鲁智深活捉了夏侯成,应验了“逢夏而擒”;又一禅杖将方腊拍下马来,捉住了方腊,应验了“遇腊而执”。宋江见大功告成,便撺掇鲁智深还俗为官,荫子封妻,光宗耀祖。鲁智深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劝他到京师住持一个名山大刹,光显宗风。鲁智深听了,摇头叫到“都不要,多要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很不高兴。
再后来,鲁智深在浙江的一座寺庙里休息。睡到半夜忽听的窗外响声动天,鲁智深以为是战鼓响,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喊着要冲出来。和尚们笑道,那不是战鼓,是钱塘江的潮信响。鲁智深这才恍然大悟,然后拍掌大笑“洒家今已必当圆寂。”鲁智深洗浴完毕,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又喊人叫宋江来。烧了了一炉香,自迭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等宋江来时,鲁智深已做在禅椅上不动了。
只见禅床上一张纸上写道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了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活的潇洒,死的也潇洒。
鲁智深活着简简单单,没有规划,没有算计。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一不二。钉是钉,铆是铆,硬折不弯。整日算计的人,算计了自家性命;率性而活的人,终究成了正果。鲁智深的人生告诉我们简简单单才是真。鲁智深的人生就是一部哲学,它告诉我们要学会死。
死,说起来有些恐怖,其实稀松平常。人都会死,但死也有大智慧。若问如何才叫“学会了死”,俺也答不上来,因为俺不是哲学家。但俺就明白一点,当你最终面对躲也躲不开的死亡时(轻生者另当别论),能像鲁智深那样大悟、大笑,沐浴更衣,留下几句话,然后从容而去,那么,你就学会了。
上一篇:四大发明是指哪四样
下一篇: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人
奇闻趣事
- 上下五千年朝代顺序口诀 上下五千年朝代顺序和
- 华夏第一位祖先:华夏第一位祖先是谁
- 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 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 唐朝后面是什么朝代 唐朝后面的朝代分别是哪些
- 哪个朝代差点灭了日本 哪个皇帝差点灭了日本
-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的证据
- 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为什么说明朝600年国
- 历代皇朝排名顺序:中国历史朝代帝王排名顺序
- 破釜沉舟的历史故事 破釜沉舟的历史故事人物是
- 明朝为什么是禁史 明朝为什么是禁史制度
- 中国历史秦始皇故事 中国历史秦始皇故事简短
- 晋朝被哪个朝代灭了 晋朝灭亡后是哪个朝代
- 东晋后面是什么朝代 东晋之后的朝代顺序是怎样
- 明朝毁在了朱瞻基的手上 朱瞻基之后明朝开始衰
- 中国经历了多少个朝代 中国经历了多少个朝代更
- 卫子夫是怎么死的 卫子夫是被谁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