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延安干部服装“分三色”供给背后的真相
20世纪30年代末期,作家孙犁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延安的土布,深蓝色,布质粗而疏,易下垂拉长。冬季以羊毛代棉絮,毛滑下坠,肩背皆空。有棉衣,甚少。
在延安,服装的式样和颜色比较单一。
鲁迅艺术学院师生们的穿戴有着文化人独特的风格。在延安早期的纪录影片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窑洞前唱歌的年轻人,他们服装各异,显示出在城市生活过的痕迹。有人曾这样描述说在延安,一看见歪戴帽子的,就知道是鲁艺的文化人。
灰布军装
进入抗战后期(20世纪40年代上半叶),革命者们的服装也发生了变化。在延安后期的影片资料中,同样的窑洞前唱歌的场景,人们的服装已经变成了统一的灰布军装。
对于很多奔赴延安的文化人来说,脱掉旧长衫,穿上灰布军装,这就告别了过去的生活,成为新人延安人了。
这时在延安的各大礼堂里,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的晚上,几乎都有文艺晚会或交际舞会。乐器大多是临时手工制作的。最能渲染舞场气氛的定音鼓、爵士鼓,是用废弃的美孚汽油桶改制而成。
王实味讲的“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是怎样的呢?所谓“衣分三色”,就是高级干部的深蓝色斜纹布、中级干部的灰青色平布、基层干部的黑色土布之间的分别;并非什么哔叽、华达呢和灰布之间的分别。艾青还指出我们也不止一次看见毛泽东同志,穿了他那件右肘上破了一大块的、褪色的灰布衣服。
在一个周末交谊舞会上,何其芳被有意安排跟一个同样腼腆的舞伴跳舞。她就是文学系第三期学员牟决鸣。后来,同样是在一个周末晚上,何其芳、牟决鸣在窑洞里举行了婚礼。他们身穿由灰色洗得发白的土布制服,先向毛泽东画像鞠躬,再向来宾们致谢。当时延安的婚礼很简单,称为“花生米婚礼”。拉起手风琴、唱起祝福歌,分着花生米,用轻快的交谊舞向新人表示庆贺。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