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甲午战争沉没船只致远舰在黄海被发现

历史文化 2017-04-26 13:58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考古人员去年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的疑似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被确认为清朝北洋舰队的“致远”舰。

  2014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121年前,北洋舰队有四艘战舰沉没在甲午海战交战区,它们是致远、经远、超勇和扬威舰。

北洋水师甲午战争沉没船只致远舰在黄海被发现

  “丹东一号”沉船位于鸭绿江口西南约50公里海域,所在地曾为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时的交战海区。对于“丹东一号”沉船的水下考古调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2013年11月、2014年4月,两次开展调查工作,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大东沟海战沉没战舰为重点,发现了一艘疑似清北洋水师的沉舰,由于对该沉舰的具体身份尚不十分明确,故将其暂命名为“丹东一号”。

  2014年8月至10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对“丹东一号”沉船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运用科技手段,推测出沉舰体量约为1500吨左右,埋深3米左右。铁质残片所用的铁 (钢)板材料为炒钢。通过大量的抽沙与测绘,已陆续确认沉舰两侧弦边、艉部、桅杆及部分沉船遗物。在沉船现场还陆续发现钢炮 (主炮)、子弹、炮弹、10管格林机关炮等。

  水下测绘图显示,舰体绝大部分深埋于沙下,探明长度从桅杆至艉部约50米,宽约9米至10米,船体外壳为铁板构造。铁板以铆钉连接,两侧舷边多因崩塌而平摊沙层中。船体外轮廓形态尚可,但船舱受战火及其他因素影响受损较大。抽沙后,填土中多见碎木板、弯曲移位的铁板,并有多处火烧迹象,这些均与史料吻合。

  “丹东一号”绝大部分深埋于沙下,基本上为正沉状态。在沉船现场还陆续发现钢炮 (主炮)、子弹、炮弹、10管格林机关炮、37mm单管哈乞开斯炮。

  10管格林机关炮由美国人在1862年发明,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装备军队的机枪,美国军队在1866年将其正式列入制式装备。传入中国后,于1881年由金陵机器局开始大规模仿造。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前,中国陆军大规模装备了格林炮,同样安装在北洋水师的战舰上。

北洋水师甲午战争沉没船只致远舰在黄海被发现

  正是发现的机关炮,引起有关专家对“丹东一号”沉船身份的猜测,但因为没有准确证据表明“丹东一号”沉船的身份,围绕这个话题众说纷纭。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知名旅日学者萨苏都参与了鉴定工作。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说,致远舰时刻,由于船身倾斜得厉害,主炮和大炮都不能射击了,唯有桅杆上的格林机关炮还在向日本舰队扫射。发现的这门炮很可能就是还向日本人开火的那门。

  萨苏说,当时专家根据打捞起的舰舷钢板尺寸,初步推论,比较接近英国船厂使用的板材。,经国家水下考古中心技术鉴定,各项指标都与北洋水师时代舰只特征吻合。

  萨苏说,如果要判定这艘沉舰的属性,大体需要三个方面的资料,第一是摸清这艘沉舰的结构,长宽高是多少,可大致推测是哪一艘舰;第二,出水带有文字的标识物;第三,出水特定的东西,比如是超勇或者致远舰上独有的东西。参与该项考古工作的专家表示,从目前证据看,已基本可确定这艘沉船就是致远舰。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