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的由来:馒头真的是诸葛亮发明的吗?
关于馒头的由来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据说在时期“”辅佐少主可谓鞠躬尽瘁、劳心劳累。蜀国南边占据云南、贵州一代的南蛮洞主孟获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家伙,时常骚扰侵袭蜀国边境,诸葛亮决定教训一下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人迷信,泸水一代瘴气很重,就有人向诸葛亮提议用南蛮俘虏的人头来祭祀泸水河神。诸葛亮是一个人道主义者,自然不能答应,但为了鼓舞士气他强开脑洞,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用面粉做成人头的形状来替代“蛮”头,以此忽悠河神。据《诚斋杂记》记载“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用人首祭神,则出兵利。孔明杂以羊豕之内,以面包之,以像人头。此为馒头之始。”
而在《》第91回则说“诸葛亮平蛮回至泸水,风浪横起兵不能渡,回报亮。亮问,孟获曰“泸水源猖神为祸,国人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浪平静境内丰熟。”亮曰,“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自有见。”遂命行厨宰牛马和面为剂,塑成假人头,眉目皆具,内以牛羊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间一般认为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要我说老爷子还真挺不容易的,军国大事自不必说,有闲功夫的时候还搞搞小发明什么的,那心真是操稀碎啊!但这个说法并不见于正载,仅仅是在一些古人的笔记当中有类似的描述。
事实上关于吃馒头的最早的记载可追溯的战国时期,《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可能有读者要问了《事物绀珠》中的是“蒸饼”并非馒头啊?大家有所不知,根据《名义考》中的说法“以面蒸而食者曰‘蒸饼’又曰‘笼饼’,即今之馒头”。的时候,为了避的名讳,便将“蒸饼”改称“炊饼”。所以古典小说《传》中卖的“炊饼”就是“蒸饼”,其实也就是馒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人所说的饼跟我们现在所吃的饼不是一个概念,古人所说的饼更加笼统,凡是用麦制成的面食都可统称为饼,比如古人所说的“汤饼”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面条什么的。(以火炕,称“炉饼”,即今之烧饼;以水沦,称“汤饼”(或煮饼),即今之切面、面条。——《名义考》)。
但战国时期石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所以当时的人们主要还是把麦子拿来煮粥或者蒸成麦饭,那个年代只能用杵臼来将麦子杵成面,但这样的制作工具生产出来的面十分有限,所以在那个时候面食还并不十分普及。到了西汉初年的时候,智慧的劳动人民终于发明出了石磨,由于石磨的广泛应用,蒸制的面食才随之逐渐成为人们普遍的食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曼头”(特此声明这不是错别字,曼通馒。)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大文学家束皙的一篇《饼赋》,其中有一句写到“三春之初,阴阳交际,寒气既消,温不至热,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
无论馒头的发明专利属于谁,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馒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担负着祭祀用品的作用。《祭法》中就说:“春祠用曼头”。人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也有记载说:“祭功臣庙,用馒头一藏,五千四十八枚也。江宁、上元二县供面二十担,祭毕送工部匠人作饭。”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