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公报》是一份怎样的报纸?对晚清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教会创办的报纸中最具有影响的,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它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对于晚清知识分子的思想蒙产生了重要作用。
林乐知是美国监理会的传教士,他在1860年来到上海,先后供职于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等,主要进行教育和文化工作。1868年,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了一份报纸《教会新报》,该报每周一期,内容主要是传播教义,但发行量很小,并不是很成功。1874年,《教会新报》被改名为《万国公报》,仍然是每周一期。改名之后,林乐知将多数版面用于报导新闻,希望将《万国公报》的受众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万国公报》主要包括时政新闻、宗教宣传、自然科学知识等内容,但销量仍然不佳,读者仅限于少数基督教徒。1883年,林乐知因为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他自己创办的中西书院的经营上,因而无暇抽身办报,导致《万国公报》不得不暂时停办。
1887年,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在上海创办了文化机构同文书会(后改名为广学会),林乐知也加入其中。次年同文书会决议重新发行《万国公报》。1889年,《万国公报》重新开始发行,林乐知负责主持,但此时《万国公报》已经成为同文书会(广学会)的机关报纸,改为每月出版一期。新的《万国公报》主要的目标读者是官僚士大夫,期望通过《万国公报》影响中国的统治阶层。与此前相比,《万国公报》既包括新闻、自然科学知识等,又增加了时评。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官僚士大夫终于开始觉醒,《万国公报》的撰稿人趁此时机积极报导和评论甲午战争,引导中国士大夫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改革。《万国公报》在甲午战争后逐渐受到士大夫们的青睐,发行量逐年增加,《万国公报》发展到它的顶峰。1907年,随着林乐知去世,《万国公报》也不再发行。
《万国公报》在19世纪的十年影响力很大,从到等封疆大吏,再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都是其读者。《万国公报》不仅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也对于及等晚清的变法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