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英雄王禀,在《水浒传》里却被形容成奸臣!
《传》是古典文学名著,它自问世以来,以其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和详实逼真的场景刻描写,展示了北宋末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大起义。书中那些威猛忠义的英雄好汉,千百年后读来,仍然能感到凛凛英风扑面而来。
在梁山好汉等一批正面形象之外,还刻画了一批奸邪小人,有位居宰辅祸国害民的、,也有、鱼肉乡里的镇关西、蒋门神,从反面衬托了梁山好汉们的正义与刚烈形象。这些奸贼小人也随着《水浒传》的千载流传,被人们千年唾弃。
不过,《水浒传》毕竟是一部小说,与真实的历史有很大差异。这也无可厚非,艺术本身即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水浒传》有一个最不能让人容忍之处,就是颠倒黑白,冤枉了好人。高俅童贯等人本身就是有名的奸邪之臣,《水浒传》怎么骂他们都不为过。但有一个人,明明是个大英雄,却被《水浒传》骂的一钱不值,白白承担千百年骂名。
这个人就是北宋名将王禀。在《水浒传》中,他作为奸贼童贯手下武将,与梁山好汉们共同攻击方腊起义军,有意保存实力,一心只想窃夺好汉们的功劳。书中写道,梁山好汉们舍死忘生,付出重大伤亡后终于击败方腊。生性顽劣,拿着方腊的龙袍披在身上玩耍,结果被王禀看见。
王禀当场责骂阮小七,莫非想学方腊造反。阮小七岂肯受这个窝囊气,当场回骂“你这两个直得甚鸟!若不是俺哥哥宋公明时,你这两个驴马头,早被方腊已都砍下了。今日我等众将弟兄,成了功劳,你们颠倒来欺负!”骂道气头上,阮小七“夺了小校枪,便奔上来戳王禀”。王禀由此怀恨在心,向朝廷告了黑状,陷害诬赖阮小七有谋反之心。
与梁山好汉的相比,武将王禀人品卑劣,心胸狭隘挟私报复,甘心充当童贯的鹰犬走狗,简直给好汉们提鞋都不配。遗憾的是,《水浒传》中对王禀的描写,与真实历史大相径庭。北宋历史上的王禀,不仅不是奸贼,还堪称一位顶天立地的奇男子大英雄。
王禀身经百战,屡立大功。宣和三年,在镇压江南方腊起义时,王禀接连攻克杭州、睦州、青州等要地,是平定方腊的主力军。至于所部是否参战,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史料中没有可靠记载。王禀也就谈不上窃取宋江等人的功劳,后来,王禀又挥师北上,参与了北宋讨伐辽国的白沟之战。
王禀生平的最辉煌的一战,是元年的太原保卫战。当时金兵大举南下,兵锋直指北方重镇并州,也就是后来的太原。面对凶悍的金兵,守将王禀与知府张孝纯,满怀忠义之心,决心血战到底,捍卫大宋疆土。金兵使用云梯、冲车、抛石车等器械,日夜猛攻太原,都被王禀指挥守军击退。
王禀拼死守卫国土,不料后方的皇帝宋钦宗却下了软蛋。面对金国强大的军事压力,宋钦宗吓破了胆,但求息事宁人,苟安于一时,竟然把激战中的太原割让给了金国。朝廷派来使者通知王禀投降,王禀闻讯痛心疾首,,他为了国家大义,抗旨不遵,继续率兵坚守太原。
在粮尽援绝的困境中,王禀苦苦支撑了九个月之后,最终因士卒伤亡殆尽, 太原城破。王禀带领残余士卒战斗到一刻,身负重伤,仍然誓死不降,和儿子一起投水自尽,取义成仁,是当之无愧的大宋英雄。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