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于宋仁宗受乾隆佩服的传言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不少网文都煞有介事地说“自称的清,自视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认,有三个帝王,却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在这个版本中,乾隆最佩服的三个帝王是唐太宗、宋仁宗、康熙。
还有另一个版本的说法“乾隆心中合格的皇上有三位、唐太宗和宋仁宗;汉文帝虽贤,却不善于挑选人才来辅佐自己;宋仁宗虽仁,能力却有所不足。令他真正钦服的,只有唐太宗一人而已。”这个版本中,入了乾隆法眼的三个帝王是汉文帝、唐太宗和宋仁宗。两个版本中都有宋仁宗。
但,凭着一名历史研究者的直觉,我根本不相信乾隆会佩服宋仁宗——因为他们完全是两类人。那些关于宋仁宗受乾隆佩服的传言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网文不会注明典故的出处,写网文的作者自己肯定也不知道出处。我检索了《乾隆朝实录》,找不到称佩服宋仁宗的任何记录。不知道网文的说法到底本于什么文献。
恰恰相反,有证据显示,宋仁宗其实是乾隆所瞧不起眼的那一类君主。乾隆曾说“宋仁宗储位既定,郁郁不乐;立太子后,泫然泣下,皆朕所嗤鄙,曾于批阅通鉴辑览时,评斥其非。”(见《乾隆朝实录》)乾隆认为宋仁宗恋权,他表示鄙视(写至这里,忍不住大笑)。
乾隆还写过一篇批驳程颐观点的雄文说“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只可就彼时朝政冗者而言。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夫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乎?使为人君者,但深居高处,自修其德,惟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己不过问,幸而所用若韩()、范(),犹不免有上殿之相争;设不幸而所用若王()、吕(吕惠卿),天下岂有不乱者?此不可也。且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而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乾隆认为,的皇帝就如”木偶旒缀“,哪有我家大清皇帝的英明神武?
乾隆还说过一句话“设不断以乾纲,如宋明庸主,遇事辄令廷臣聚议,众论纷纷,迄无定见,徵调纷烦,缓不济急。”直接说出了他对宋朝(与)君主的真实观感都是一群“遇事辄令廷臣聚议,众论纷纷,迄无定见”的庸主。
恰好宋仁宗曾有自白“屡有人言朕少断。非不欲处分,盖缘国家动有祖宗故事,苟或出令,未合宪度,便成过失。以此须经大臣论议而行。台谏官见有未便,但言来,不惮追改也。”显然,按乾隆的标准,宋仁宗堪称是”庸主中的庸主“了。一个自视雄才大略的皇帝,会佩服一个庸主吗?不可能。
要说乾隆最佩服的帝王,我看只有一位,那就是明朝的。
我不知道乾隆有没有公开表达过最佩服之类的意见,但我们可以确认一件事将朱元璋列为最伟大的帝王,那可是清王朝的祖训,是开国之初就立下的标准
年间,皇帝问大学士范文程、额色黑、甯完我、陈名夏等人“帝王,圣如尧舜,固难与比伦,其自汉高以下,以前,何帝为优?”众学士对曰“汉高、文帝、光武、唐太宗、、明洪武,俱属贤君。”顺治曰“此数君者,又孰优?陈名夏曰”唐太宗似过之。“顺治曰”岂独唐太宗。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例章程,规画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范文程等奏曰“诚如圣谕。”
总而言之,朱元璋才是心里的那杯茶,才是他们的真爱。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