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憾,雍正拆台后,从而阻碍御稻种普及全国
有一天,在宫内丰泽园察看他所种的稻田时,忽然发现一株的稻子,长得比其它的稻要高,谷子已经成熟。这片稻田种的是玉田稻种,一直以来都要到农历九月份才成熟。,这株稻子提前两个月多的时间就早熟。对水稻颇有研究的,自然是惊喜万分。
康熙小心地将它取摘下来,并收藏。第二年春天,他亲自进行播种,育苗,除草除虫,施肥等。六月的时候,稻子又成熟。就这样,经过一年又一年的积累,康熙终于培育出早熟的新稻种。
这种稻米,米色微红,颗粒圆润,晶莹剔透。煮成的米饭,香气扑鼻,松软可口,味道极佳,尤宜适合煮粥。由于是康熙在宫内亲自发现和培育出来的,所以将它取名为“御稻种”或“御稻米”。
康熙很重视稻米的品质,没有急于向外界宣扬、推广御稻种。他继续在皇宫内种植。种了十年,他才向大臣们透露这件事。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办事踏实,态度端正。
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将御稻种移植至承德避暑山庄,试种成功。承德位于长城以北,白露以后种稻,无成功先例。御稻种是在白露之前成熟,故能够种植成功。把水稻的种植推广至长城以北,这是康熙在农业方面作出的贡献。
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康熙决定向南方推广御稻种,以便向全国推广,解决国人的吃饭问题。他选中苏州、江宁作为试种基地。有两个人在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中表现很活跃,一个是苏州织造李煦,一个是江宁织造曹頫(的父亲)。
李煦是康熙的亲信,与康熙关系密切。每个官绅商人一般都种两到三亩田,李煦积极试种御稻种子,种了一百亩,是最大的实验基地。曹頫同李煦是亲戚关系,也是康熙的亲信,在种稻这件事上自然不甘落后。从试种成绩来看,御稻种成长期明显缩短,可以连作双季稻,且每亩产量明显增加。照此看来,御稻种如果能够在全国推广,那么,国民吃饭问题真的能解决了。
康熙驾崩后,即位,李煦名义上因巨额亏空而被抄家,后被流放;曹頫也被革职抄家,全家迁回到北京。以“无须耕种”为由将李煦种的稻田和御稻米全部交给地方官吏变卖,一粒种子也不留。
时期,御稻种尚未完全消失,南方仍然有人种植。高润生在《尔雅谷名考》里把御稻种称作是“近世最优之良种”。
御稻种最终没能在华夏大地上扎根,繁衍。究其原因有种种,比如康熙的死,还有李煦、曹頫这两位热心于种稻者的结局,都让御稻种的推广、流传遭受巨大的影响。,如果雍正皇帝也支持御稻种的推广,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遗憾的是,雍正拆台,从而阻碍御稻种普及全国。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