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孺的孝道故事,王僧孺抄书养母
王僧孺是南朝时期人。他的祖上是贵族,历经魏晋数百年,可是到了他父亲王延年的时候,因不善于经营,家道中落,生活贫苦。由于父亲没有钱供他读书,他就只好在家中自学。王僧孺3岁时,有一天,当地一个很有学问的老者见他勤奋好学,就问他“你想不想学《孝经》啊?”王僧孺听后眼睛睁得大大的,说“《孝经》是什么书呀?我怎么没有听过。”那老者答“天下的书多得像河里的鱼一样,你怎么能每一本都听说过呢?《孝经》就是讲孝敬父母长辈的书。”王僧孺高兴地点点头,说“我想学《孝经》,您现在就教我吧!”老者听后就答应了下来。第二天同一时间,老者给王僧孺送来了一本《孝经》。从此,王僧孺不分黑夜和白天,开始苦读《孝经》。由于王僧孺天资聪颖,,不到半个月,就把《孝经》中的内容记得差不多了。有一天,王僧孺正在家门口背《孝经》,那位送书的老者刚好路过,就停下来问王僧孺“你背得很熟练,可是你知道你背的是什么意思吗?”
王僧孺被问得一头雾水,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时老者又说“你能记住还不是真正的学会,只有你能按照书上面讲的去做,才证明你真的会了。”老者说完就离开了。
之后,王僧孺不仅更加努力地背诵《孝经》,也开始思考书中的意思,并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想。这天,父亲的友人送来了一筐红彤彤的李子,李子很新鲜,看上去非常好吃。当时父母都没在家,只有王僧孺一人看守家门,父亲的友人就说“这李子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非常甜,你先吃几个尝尝吧!”说着就抓了一把,递到了王僧孺的手里,而王僧孺却怎么也不肯要。这时,父亲的友人就说“你是嫌少对吧?我再多给你抓一些。”
王僧孺听后赶忙制止,说“谢谢,我不是嫌少。《孝经》里面说过,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先给父母品尝,然后自己才能吃。”
父亲的友人被王僧孺的纯朴言语和孝心打动了,说“真是个好孩子,将来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王僧孺长到6岁的时候,就已经会写文章了。7岁的时候,一天能读上万字的书籍,写得一手好字。可就是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为了补贴家用,王僧孺就常常替别人抄书,把抄书挣来的钱给母亲买好吃的,而且好吃的东西买回来后,一定要先让母亲吃,母亲吃好以后自己才会吃。王僧孺“抄书养母”的事迹很快传了出去,听说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