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是什么?崔瀣是什么人?
现在咱们形容一些不怎么样的人相交,叫做臭味相投,用一个文雅点的词儿,就叫做“沆(hàng)瀣(xiè)一气”。那么“沆瀣”是什么意思呢?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起两个人,他们是同姓,都,一个叫崔沆,一个叫崔瀣,就是因为他俩的一段故事,才有了沆瀣一气这个词儿。
他们是人。崔沆是年间的官员,官至礼部侍郎,负责贡举。什么是贡举呢?在古代,地方上向推荐人才,就叫贡举。
根据的一部典籍《南部新书》所说“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乾符,就是唐僖宗的年号。在乾符二年,崔沆在负责贡举选拔的时候,选中了一个叫崔瀣的人。根据唐代的惯例,这负责考试的人,算是考生们的老师,叫做“座师”,也叫座主;而那些考生呢,就是座主的门生。因为这俩人崔,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开玩笑说,座主、门生这俩人是沆瀣一气。这其中有一点讥刺的意思在内——谁知道你们有什么关系?
有的朋友会问了,那如果这俩人一个叫崔甲,一个叫崔乙,是不是也能被人造出“甲乙一气”这样的词来呢?
答案是不行,因为人们之所以将“沆”“瀣”放到一起,是因为在古时候的确就有“沆瀣”这么个词。
《》中有这么一句话“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这句话直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饱餐六气,以沆瀣为饮料,以正阳漱口,口含朝霞。这里的沆瀣,指的是夜间的“水气”,而正阳呢,是指日中之气。对古代人来说,沆瀣、正阳、朝霞等等,都是天地之气,是可以用来使自己获得能量的东西。
这么一来大家就会明白,“沆瀣”是一个自古就有的词汇,只不过很巧的是,在唐代出现了崔沆和崔瀣两个人,于是人们借用这个词来形容两人之间的关系而已。
其实虽然今天“沆瀣一气”是个多用于贬义的词语,但在古代,有不少时候它还是用来形容人们志趣相投,也有褒义的成分。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