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孙绍而是传给了二弟孙权?
公元200年,被暗杀,身负重伤,把等人叫到跟前来嘱以后事。据《志》记载,孙策对张昭等人说“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
就是说如今天下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凭借着吴越的民众,以及长江天堑,足够坐山观虎斗了,请你们好好辅佐二弟呀。
又把孙权叫到身边说“率领江东的军队,面对面战斗以争夺天下,你不如我;选贤举能,让大伙各司其职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于是将印绶给到孙权,夜里便去世了。
孙策的这一举动,让很多人都纳闷了,自古大多是子承父业,孙策明明有儿子,而且还有三弟孙翊(yì),为何偏偏选择了二弟孙权呢?本篇就来分析一波。
需要明白一点,那就是孙策只是主公,并不是帝王。即孙策名义上只是的一个臣子,称帝后,孙策和袁术决裂,朝廷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
如果孙策已经是,那确实可以传位给幼子孙绍,让张昭等人辅佐少帝,可惜孙策不是。孙绍是没有官职的,并不是朝廷命官,名义上他是没有资格提领江东的,朝廷总不至于让个小孩来治理州牧吧?
那孙权此时有官职吗?是有的!公元196年,十五岁的孙权被任命为阳羡县长,吴郡太守(部将)举荐其为孝廉,小大是个官,孙权在江东也算“出道”而且小有名气了。
这是孙权比孙绍更适合提领江东的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
其一,如果孙绍继位,家族内部必会更混乱。
历史上孙权继位并不像大伙想象中那么顺利的,当时,庐陵太守孙辅(孙坚长兄的次子)和私自通信;孙暠(孙坚弟弟的长子)企图自立,都被孙权镇压下来了。
如果说是孙绍继位,别的人先不提,孙权会不会想夺权呢?孙氏家族岂不陷入内斗......
其二,如果孙绍继位,众臣会乖乖听话吗?
约公元199年,孙策娶了,以此推断,孙绍刚出生一两年而已。(ps孙绍也可能不是大乔之子,但其年幼是确定无疑的)那么,众臣需要辅佐十多年,孙绍才得以长大,这十几年里变数太多了!万一等到的却是个无能之主呢?
历史上孙权继位后,庐江太守李术就公然反叛。那若是孙绍继位,又会有多少部属造反呢,张昭、还会忠心辅佐吗?
其三,孙权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孙策对他很有爱。
据《江表传》记载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於父兄矣。每参同计谋,策甚奇之,自以为不及也。每请会宾客,常顾权曰“此诸君,汝之将也。”
就是说,孙权性情豁达,有决断力,喜欢交友,渐渐和父兄齐名。孙策常常让二弟一起参与军事决策,还经常指着众将领对二弟说“这些人以后都是你的手下。”
关键是那句临终遗言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是孙策对二弟孙权极高的客观评价,简单来说就是打仗你比不过我,文治你比我强。
除了孙绍,还有三弟孙翊呢,据《典略》记载翊名俨,性似策。策临卒,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而策呼权,佩以印绶。
意思是,张昭曾推荐过让孙翊继位,因孙翊和孙策类似,勇猛非常,被孙策拒绝了,为何呢?
其一,孙权是孙翊的兄长。所谓长兄如父,孙权自然比孙翊更适合继位。亲兄弟之间,孙翊应该会听孙权的。
其二,孙翊有明显的性格缺陷性情暴躁。正由于这性情,公元203年孙翊上任丹杨太守后,被部下妫览、戴员密谋杀害。
事实也证明,孙策没看错人,二弟孙权干的很棒。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