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堂、抚台、藩台、臬台、道台,这些都是什么官呢?
在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抚台、道台、臬台等称呼,这些都是别称,他们具体的官职名称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部堂是总督的别称,正二品。依例加兵部尚书(从一品)、都察院右都御史,故部堂。又因为其节制地方绿营军队,所以又称制军、制台、总制。总督是地方地位最高的官职,管辖一省或数省军政事务,是的封疆大吏。其中以直隶、两江二总督权位较大。
抚台巡抚的别称,从二品。依例加兵部侍郎(正二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故称抚台、抚院、抚军,也称中丞(前身为御史台,时改为都察院,副都御使职位与御史中丞同,故名)。巡抚是一省的行政长官,位在总督之下,但平行于总督,不受其统属,职权与总督多有重合,容易产生矛盾。,总督执掌偏于军务,巡抚偏于民政。
藩台布政使的别称,又称方伯。在是地方最高的民政长官,清朝时成为巡抚的属官,管理一省的行政、财政事务。
臬台按察使的别称,明朝时与布政使并列,清朝时与其同为巡抚属官,理邢狱、诉讼、监察事务。
道台道员的别称,协助督抚及藩臬长官监督、管理下属地务。由布政使派出的叫守道,由按察使派出的叫巡道,合称巡守道。,还有按专门领域划分的专职道,如粮道、盐道等。道台本为临时性差遣官员,到了时期,正式将道确定为一级地方行政层级,道员也就成了地方一级的行政长官。
明朝时,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不同事务,并列为地方长官。后因的临时差遣,而逐渐向地方派驻督抚。皇帝钦差官员要比地方官权力大,再加上有些事处理起来要很长时间,,督抚就逐渐取代三司长官的权力,到清朝时藩臬二司长官沦为督抚的属官。
监察权力对于官员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像设置的十三州部刺史到后期已经出现刺史赶走州牧的事情,而监察官员与地方官员权力的交织,加上监察官员具有的优越性,很容易使其演化为地方官。这时朝廷又会派出新的监察官员,如此循环往复。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