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校尉“一词是怎么来的?历史上的”摸金校
”摸金校尉“一词是怎么来的?历史上的”摸金校尉“都怎么样了?下面奇闻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看过盗墓题材的小说的人,一定都对“摸金校尉”这个词不感到陌生吧,的确,这是小说当中的一种盗墓贼的“门派”,所以很多人也就好奇,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曾经存在摸金校尉?的确,历史上确实有这类人,虽然看小说里面觉得似乎很风光,盗墓出来了转手卖掉都能有一个好价钱,,摸金校尉真的就那么好吗?历史上摸金校尉都是什么下场?
“摸金校尉”这个词,随着《鬼吹灯》跟《盗墓笔记》等小说的畅销,也慢慢地传遍。
“摸金校尉”给我们一种非常传神的感觉。关于他们盗墓的故事中,总是能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东西,比如向罗盘、黑狗血、桃木护身符、黑驴蹄子等等。
有些人觉得这个职业看起来非常“酷”,也非常的神秘。“摸金校尉”一词来源于,说白了就是盗墓分子。因为古时候有厚葬的说法,所以曹操为了增加粮饷,只好让部分士兵选择盗墓。
其实盗墓这个行业,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坚决打击的。古人下葬之后,家人是希望死者能够。有的人却,损人阴德,为了钱财去挖古人的坟墓,这是极其恶劣的事情。所以,在古代对盗墓者的刑法是非常重的。
一、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
这个刑罚听起来非常残忍,不过也能理解,因为古人认为挖掘先人坟墓是对他们人性的一种侮辱。所以的时候就有规定盗墓者与杀人者,拐卖人口者、拥有一样的罪名。
这个惩罚残忍且可怕,先把罪犯身上的肉一块一块的割下来,再隔离骨头,砍断四肢,经过种种的折磨之后,再割断犯人的喉咙。
只可惜这种简单粗暴的惩罚,根本没有起到什么震慑作用,刚去世4年,他的陵墓就被盗了。当时的人跑去里面拿陪葬品,整整搬了几十天,大部分的奇珍异宝都被搬空了。可见当时的盗墓风气是非常严重的,朝廷中的规章制度已经没有办法遏制这种情形。
二、矫形,流放,杖毙
这是唐朝时期,专门为盗墓者定下的刑罚。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所以在法律方面非常的完善,也很精细。
当时是这样规定的一旦发现盗墓者偷了墓地里的东西,就会流放到边疆。如果有胆子大的,打开了棺椁,盗取墓主人身上的金银珠宝,就要处以绞刑。如果是胆子小的,没有打开棺椁,只是偷了墓室内的东西,判有期徒刑三年。凡是毁人棺椁,尸体或者故意破坏墓穴的,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判有期徒刑两年。还有的人为了给自己建造墓地,会拆了原墓主的墓砖来用,这样的也会判处有期徒刑两年,杖行一百。
三、明清时期,斩无赦!
明清的时候在这方面的法律是非常严格的,对于盗墓者,凡是破坏尸体的行为,只要发现就不会姑息。轻则杖刑一百后流放3000里之外,不死也得丢了半条命。对于严重的,直接绞刑,斩首。对于抛尸,破坏长辈遗体的,也是死罪一条。
我们都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上位之后都会大赦天下,以表示自己的仁慈之心,可是盗墓者并不在这个行列中,可想而知盗墓者在明清时期是多么令人痛恨的一类人群,也是属于十恶不赦的罪人。
就连一些少数民族,也对此行为非常的痛恨。金国就明确规定,凡是发现盗墓者就处于死刑。北魏也有明确规定,发现盗墓者就立即斩首。
盗墓的历史非常悠久,有很多人进行大规模的盗墓活动,甚至这些盗墓者形成一个体系,专门研发一些盗墓技巧。而这些盗墓技巧是绝对不会外传的,所以有很多新手都会先拜师学艺,再跟着干这些道德败坏之事。
历朝历代的盗墓者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看似炫酷的“摸金校尉”,也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看完以上历代针对盗墓者的残酷刑法,还有人羡慕“摸金校尉”一职吗?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