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政变”时司马懿的三千死士怎么来的?最后又去
“高平陵政变”时的三千死士怎么来的?又去哪里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老谋子司马懿之所以能篡夺曹魏的江山,其法宝就是2个字隐忍。比如说装病,一次装病骗了,一次装病骗了曹操的。“高平陵政变”是司马懿隐忍多年发动的一击,他从大将军手中夺回大权,从此曹魏江山尽在司马父子的掌控之中。
的确,在魏明帝曹睿病逝后,年仅8岁的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和曹爽成为了托孤大臣。结果曹爽借宗族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掌握要枢,就以虚位把司马懿的权利架空。此后,司马懿为求自保,只得装病来骗他。
时会留有准备的人,而在这场举世瞩目的“高平陵政变”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司马懿麾下的三千死士。所谓死士,他们都是为了某些目的愿意或者被迫献出生命的。死士他们手中并没有多少选择权,只能效忠主人,听主人的命令,完成任务。任务成功了,可能会受到主人的嘉奖;也可能会被杀人灭口;任务如果失败了,只有死一条路。
而政治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从来没有后路可退,,司马懿表面上隐而不发,甚至装疯卖傻来蒙骗曹爽。实则暗地里豢养了三千死士。那么,问题来了,在那个年代,豢养死士是死罪,而且曹爽对他的监视也很严密,这么多的死士是如何避开众人监视的呢?
据《晋书·景帝纪》记载“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晋宣帝(司马懿)准备诛杀曹爽取而代之,与晋景帝()密谋,在动手的前一晚,派人偷偷观察,景帝安然入睡,而晋文帝()却难以入眠。到了清晨,死士们都集合在司马家门口,景帝在内院非常镇静,整装待发。于是宣帝就说“我这个儿子真是个干大事的人”。原来在当初,景帝早就在私下就豢养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命令他们藏身在百姓中,到了今晨全部集合起来,而众人完全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
这段话虽然有“谬赞”晋景帝之嫌,但也证实了,晋朝官方是明确承认这三千死士的存在。
由此也可以推断出,司马懿虽然不敢公然在府上养死士,但很可能他儿子司马昭承担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有史书说为人谨慎的司马懿把召集死士的任务交给了汲布,但在历史上是并没有汲布这个人的。当时司马懿交代一定要找最值得信任的人,然后在秘密地点训练他们。
那么,这三千死士都是从哪里弄来的呢?其实这是司马懿多年率兵征战,用战果换来的结果。当年在对付的时候,曾经出任雍凉都督的职位。结果掌握兵权的他又非常优待手下的士卒,深受将士们的爱戴。后来,司马懿率众屡立奇功,忠于他的将士也越来越多,于是,后来预感“生存”危机的他便从中挑选出绝对忠诚于他的将士来当自己的死士。
公元249年,等到曹爽和魏帝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祀先帝时,一直装病躺在床上的司马懿麻利地爬起来,毅然发动政治,一声令下,三千死士迅速占领了都城洛阳。结果曹爽竟然连反抗都没反抗一下就直接投降了,最终司马懿不费便除掉了曹爽和他的党羽,架空了曹芳,为后代铺好了路。
政变后,这三千死士又是什么情况呢?虽然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但推断其结果大致有三种,一是封官拜爵,进入朝堂。二是得到秘赏,继续活在暗处,继续为司马家族效力。三是被秘杀,杀之封口。,这种可能非常小,要知道司马家的还是初掌大权,正是处于收服人心和用人的关键时刻,对于这些的死士,他如果杀害,岂不寒了人心,引来不稳定的后果。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