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胡服骑射的来历
《淮南子·览冥训》载“晚世之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论争纷纭,各国自治的特殊时期的真实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一带较发达地区涌现出一大批有才之士,在思想、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学上造诣极深。各学派坚持自家理论,竞相争鸣,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及法家、阴阳家、名家、农家、纵横家、兵家、杂家等诸学派,其论著中有大量篇幅涉及服装美学思想。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文质彬彬”。道家提出“被(披)褐怀玉”、“甘其食,美其服”。墨家提倡“节用”、“尚用”,不必过分豪华,“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属于儒家学派,但已兼受道家、法家影响的苟况强调“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镂皆有等差。”法家韩非子则在否定天命鬼神的,提倡服装要“崇尚自然,反对修饰”。
深衣
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胡服
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一说为原内地劳动人民所服之式,也是可信的。所谓胡人之服的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赵国第六个国君赵武灵王是一个军事家,又是一个社会改革家。他看到赵国军队的武器虽然比胡人优良,但大多数是步兵与兵车混合编制的队伍,加以官兵都是身穿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繁琐,动辄即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灵活迅速的骑兵却很少,于是想用胡服,学骑射。《史记·赵世家》记,赵武灵王与臣商议“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肥义曰“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于是下令“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后仍有反对者,王斥之“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于是坚持“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果然使赵国很快强大起来,随之,胡服的款式及穿着方式对汉族兵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都出土的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纹壶上,即以简约的形式,勾画出中原武士短衣紧裤披挂利落的具体形象。
这是商周时代的典型服装,腹围前加了一条上窄下宽像斧,形的装饰物,就是「韍」。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