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喝酒猜拳的时候喊的“五魁首”是什么来历?
我们国家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酒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而喝酒更是已经成为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行为,尤其是逢年过节,或者兄弟朋友聚会,一定少不了酒,酒不能干喝,不然会很快喝完,不但容易醉,也提不起酒桌的氛围,所以行酒令这种酒桌文化就出现了,行酒令就是为了“助酒兴”而出现的。笔者认为,凡是上过酒桌的朋友,都一定听过“五魁首”、“六六六”、“七个雀”、“八匹马”等酒令声。
这是在酒桌划拳的时候酒客们常说的酒令,划拳时的行酒令古来有之,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五魁首”了,那么这“五魁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五魁首”是什么来历呢?我们且往下看。
相传,明成祖朱棣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之后,时常沾沾自喜,自以为自已是天下第一号有学问的人了,不管
是“”还是“经史子集”在他看来,都是信手拈来,。
于是,他总想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华,有一次,作为一国之君的朱棣竟然,乘着开考试的时候,
化名改姓,易容改扮,扮成前来应考的考生混进了考场,打算一举夺魁,这样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可以让天下考生们都对自己心服口服,毕竟,自己的皇位是通过“”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来的。如果今天自己凭借真才实学,拿到了状元,那么天下才子一定对自己,心服口服。
于是易容改名之后的朱棣顺利的进行了科举考试,结束之后,朱棣自信满满,以为自己能夺个魁首,没想到发榜时一看,自己居然只得了个第五名,这实在是尴尬极了。见到自己这样的成绩,朱棣十分气愤,跑去询问主考官。
主考官一脸不屑地说“这第五名还是勉强的哩。”然后抬头仔细一看,站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当今天子,永乐,主考官吓得魂不守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求饶,请皇帝恕罪。
朱棣并非昏庸之君,他心想“金榜已经出了,现在如果惩办主考官,传出去的话自己的脸还往哪搁?还怎么统领天下才子?”
于是朱棣便饶了这个主考官,主考官明显可以看到皇帝满脸不悦,二话没说就走了。
这让主考官甚是担心,皇帝可得罪不起啊。于是主考官就想了个主意,他在榜文上加了个注解“第五名为前四名之魁首。”他以为这样既化解了皇帝的尴尬,也保住了自己的乌纱帽。
没想到的是,这主考官却弄巧成拙,。这事传到民间,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所以后来人们喝酒猜拳行令,也就戏谑称“五魁首”了。
这个来历流传于民间,却没有明确的证据可考。
其实,“五魁首”是“五经首”的简称,“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这五本经典著作,读书人苦读这五本著作,以求功名,夺得魁首。
科举考试的时候,考这五门,每一门的第一名叫“经魁”,每科前五名,俗称“五魁”。
“魁”就是首的意思。民间流传的“魁”,指的是“鬼之脚右转如踢北斗”。魁还是一颗星星的名字,魁星,又称奎星,看过《》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奎木狼下界到在宝象国波月洞为妖,还将唐三藏变成了一只老虎,就是魁星了,魁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掌文运。读书人十分信奉魁星。据说“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所以许多应考的考生都会到遍布全国的魁星楼、魁星殿去祈祷,有些考生考试时还会带着泥塑的小魁星,或者在座位前贴上魁星的画像,以希望魁星可以保佑自己,考个好成绩,以期金榜题名。
这便是民间酒席中划拳时“五魁首”一词的来历和“五魁首”的含义,看了此文是不是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